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楚路

威楚路

蒙古宪宗六年 (1256) 置威楚万户,元至元八年 (1271) 改威楚路,属云南行省。后置威州(即今云南楚雄市) 为路治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及南涧、景东、镇沅、景谷等县地。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治威楚县 (即今云南楚雄市)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为府。


元至元八年(1271年)改威楚万户府置,治今云南省楚雄市。属云南行省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楚雄、牟定、南华、双柏、景东、镇沅、景谷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为楚雄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西洱库尔淖尔

    一作叶什勒池。即今帕米尔高原叶什库里湖。《清一统志·喀什噶尔》:叶什勒池“原名伊西洱库尔淖尔,在布隆池西四十里。水势深广,万山环绕,北通安集延,西限葱岭,南抵拔达克山。乾隆二十四年,副将军富德穷追逆回

  • 广阳

    即今山西昔阳县西北广阳。1938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在此置平西县。集镇名。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部、太平湖北岸。广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600。广阳古镇淹没于太平湖,建新村于西北高地,仍用原名,也称新

  • 夏屋

    战国燕地,后属魏。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 曰: “魏殷臣、赵公孙裒伐燕,还,取夏屋,城曲逆”。即此。朱右曾 《汲冢纪年存真》 列于惠王二十年 (前350)。古邑名。战

  • 宜城

    ①即今安徽安庆市。古称宜城渡,为长江中流北岸一渡口。南宋嘉定十年 (1217) 在此筑城,景定元年 (1260) 移安庆府、怀宁县治此。后历为安庆府、安庆路治。②亦名武阳城。在今四川双流县南十里宜城山

  • 纳噶拉则城

    即今西藏浪卡子县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卫地诸城:纳噶拉则城“在日喀则城东二百五十里”。后称浪卡子宗。又作拉噶孜、纳噶尔泽、浪噶子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。

  • 温岭

    ①在今浙江温岭市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9瑞安府: 温岭 “其地常燠少寒”。故名。温州、温岭县俱取名于此。②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6建宁府: 温岭 “在崇安县治西,延亘数里,五代时立镇于此

  • 王山

   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09吉州太和县:王山“在县东八十三里。周回三百里。其山峰峦秀异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,故以王为名。旱则祈雨必应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泰和县:王山“旧名义山,晋永嘉中

  • 仵城县

    ①唐武德二年(619)改伍城县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后属慈州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废。②金兴定五年(1221)升隰川县午城镇置,属隰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隰县南四十五里午城镇。元初废。

  • 加林错

    即嘉零湖。今西藏申扎县西北格仁错。

  • 海州

    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青、冀二州置,治所在龙沮县 (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)。北齐移治朐县 (北周改朐山县,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。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,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海州,天宝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