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远县

威远县

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改威远戍置,属资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。明曹学佺 《蜀中广记》卷52: 威远县 “取威抚远人之义”。大业初属资阳郡。唐属荣州。元初废,后复置。明洪武十年(1377) 省入荣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嘉定州。清康熙六年 (1667) 又废入荣县,雍正六年 (1728)复置。十二年 (1734) 属嘉定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②1913年改威远厅置,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。因与四川威远县重名,1914年改景谷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改威远厅置,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。1914年改名景谷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偏南。属内江市。面积1287.22平方千米。人口约74.7万。辖2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严陵镇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设威远戍,十一年置威远县,属资阳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威远县:“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……十一年改戍为县,因戍为名。”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隶荣州。南宋绍熙中属绍熙府。元初县省,元统元年(1333年)复置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省入荣县;六年复置,属嘉定府。十年又省入荣县;十三年再复置,属嘉定州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省入荣县;雍正七年(1729年)复置,属嘉定府。1913年属下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内江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,1968年属内江地区,1985年属内江市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荣威穹窿低山丘陵区。威远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,乌龙河流经东缘。西北还有越溪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。为省黄麻、金银花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重点县。特产“七星辣椒”著名。有天然气、煤、盐卤、陶土及铁矿。工业以矿产资源为优势。有大型天然气脱硫厂。为川西南输集气中心,复线管道通成都、德阳等市;并有钢铁、机械、建材、煤炭、化工等工业。螺纹钢、角钢、钢锭、炭黑享有盛誉。资威铁路经县境东,内威、贡连等公路在县城交会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堡山烈士陵园及佛二岩大佛、威远白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城子

    即今黑龙江穆棱县南下城子镇。为穆棱铁路的起点站。

  • 固尔图

    即今新疆乌苏县西二百里古尔图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 卷2库尔喀喇乌苏: 固尔固台 “西至精河所属之托多克台六十里”。

  • 新洞墟

   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新垌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“县东道路,自城东门外,而谢鸡,而新洞。”

  • 东塘堰

    又作东塘墟。在今河北青县东北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景德元年(1004),“诏沧州、乾宁军谨视斗门水口,壅潮水入御河东塘堰,以广溉荫”。后废。

  • 承恩县

    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池阳县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。十二年 (638) 废。

  • 下渣

    即下查埠塘。今湖北仙桃市东三十里下查埠镇。明嘉靖《沔州志》卷6:下渣“东一百二十里”。

  • 营道县

    西汉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、巢两水口。东晋改属营阳郡。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,属零陵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,为营州治。五年 (622) 为

  • 银帐山

    亦名银殿山。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二里银锭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恭城县:“有钟乳穴十二,在银帐山。”

  • 春市场

    金置,属柔远县。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。明昌三年 (1192) 改置集宁县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之土城子。金明昌三年(1192年)置集宁县治此。

  • 榆林港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南。清光绪 《崖州志》卷2: 榆林港在 “城 (今崖城镇) 东一百三十里。西南与安南之陀林湾对望,约三百里许,为印度洋所必由之路”。日俄战争时,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来,曾寄泊于此。在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