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古塔城
清初建,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。清吴桭臣《宁古塔纪略》:“相传昔有兄弟六人,各占一方,满洲称六为宁古,个为塔,其言宁古塔,犹华言六个也。”顺治十年(1653)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与副都统于此。康熙元年(1662)改昂邦章京为宁古塔将军。五年迁建新城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)。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(今吉林省吉林市),移副都统驻守。雍正五年(1727)置泰宁县于此。七年废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副都统,侨置绥芬厅于此。宣统元年(1909)改置宁安府。1913年废府置宁安县。
清初建,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旧街乡。清吴桭臣《宁古塔纪略》:“相传昔有兄弟六人,各占一方,满洲称六为宁古,个为塔,其言宁古塔,犹华言六个也。”顺治十年(1653)设宁古塔昂邦章京与副都统于此。康熙元年(1662)改昂邦章京为宁古塔将军。五年迁建新城(今黑龙江省宁安市)。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(今吉林省吉林市),移副都统驻守。雍正五年(1727)置泰宁县于此。七年废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副都统,侨置绥芬厅于此。宣统元年(1909)改置宁安府。1913年废府置宁安县。
古建水。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埠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建水 “在荆门州东南。今名建阳水,一名大漕河”。
①北宋置,属仙游县。即今福建仙游县西南龙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下》:龙华寺“在仙游县西南五里。唐垂拱二年置。《旧经》云,隋大业中有润州僧卓庵于此, 人迹不到,后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
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西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陆丰县图表: “屈西北过田尾汛、奇石港口,暗沙礁石甚多,最为险阻。”
一名刘口集。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刘口乡。清徐宗干《斯未信斋文编》卷6《杂录》:《丙辰日记》云,咸丰六年(1856)三月初三日,“移营刘家口,距郡城四十里,江南、山东、河南三省交界”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北刘
亦名夹山。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22谓《左传》所载“公会齐侯于夹谷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夹谷山“在赣榆县西四十里……《旧志》:有数峰环列,当面一峰尤峻,深谷夹其中,委蛇横亘,谷之北,
古称卧云冈。在今山西运城市南四里土垣上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池神庙“在安邑县南十里盐池北卧龙冈。唐大历十二年建。十三年,韩滉奏解州产瑞盐,赐池神号曰灵庆公。宋元时屡加封号。明初正号为盐池之神。万历中合
明末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七十八里安抚司乡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即郱。春秋纪地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临朐县注: “应劭曰: ‘临朐山有伯氏骈邑。’”古邑名。又作郱,春秋纪邑,后为齐国大夫伯氏邑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。所谓管仲夺伯氏骈邑三
在今广西横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永淳县:火烟溪“在县东三十里。源出广东灵山县。……下流皆入于郁江”。
在今贵州贵定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阳宝山“高可百余丈。树木森密,殿阁崔嵬,诸峰环向此山,称黔东之胜。山上产茶,山后为西华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