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东卫

安东卫

①明永乐七年(1409)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老城镇。后废。

②明弘治三年(1490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镇。清乾隆时废,后仍沿用安东卫之名。


(1)卫名。明洪武年间置,治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南安东卫。属山东都司。清乾隆七年(1742年)废。(2)村名。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南部。属安东卫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5660。明洪武年间置安东卫,以安东方得名。清乾隆七年(1742年)废,后仍沿用安东卫之名。盛产对虾、墨鱼、带鱼、黄花鱼、纹蛤、“西施舌”、扇贝等海产品。有拔丝、冷藏、纸箱等厂。南街为江北最大海产品集散地之一,北街为中国北方的绳网大市场,西街为木材市场。东靠岚山港,区内204国道、048省道和岚兖公路纵横交错。名胜古迹有卫城遗址、阿掖晨鸣、荻水托蓝、西湖烟雨、观山叠翠、铁蛤蟆、槐抱狗、墨水井、滑山子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净山

    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净峰。明末清初仍悬在海中,今已与陆地相联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惠安县: 净山 “在县东海海中。一名尖山,圆净尖秀,下瞰东溟。上多怪石,如水啮射状。最高而峭拔者三峰,登之可以观日

  • 彭湖屿

    又作澎湖屿。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泉州府晋江县: “海中有澎湖屿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晋江县: 彭湖屿 “在府东南海中。山形平衍,东西约十五里,南北约二十里,周围小屿颇多。自

  • 肥城县

    北魏置,为东济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肥城市北老城。北周为肥城郡治。隋开皇初郡废。大业初属济北郡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属东泰州,贞观初省入博城县。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复置,属济宁路。明属济南府

  • 青孤山

    一名寡孤山。在今四川沐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沐川长官司: 青孤山在 “司东十里。山多林木,望之郁然,突出群山之上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 青孤山 “在屏山县西北沐川长官司东三里。其山孤立秀出

  • 大麦地

    在今云南武定县西七十里。清有把总驻守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双柏县东南部。大麦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0。村居一块常种麦子的大地上边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烤烟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砖瓦厂。公路东北接安双公路。

  • 平乐水

    ①在今广东化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平乐水在“州西五十里。源出畲禾岭,流经此,又东四十余里与陵水合。水宽平,无滩险,牌筏易达,因名”。②又名平乐溪、乐川水。即今广西平乐及恭城瑶族自治县境内之

  • 羊岵山

    一名阳岵山、睡心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阳岵山“在汉阳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嘉黎县

    清宣统二年 (1910) 于拉里置,属川边道。治所在今西藏嘉黎县西北嘉黎乡。不久改为嘉黎宗。1960年复改为县。1989年迁斯尔定咔 (后改名阿扎)。在西藏自治区东部、念青唐古拉山南麓。属那曲地区。面

  • 蛤不烂

    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那曲县桑雄区北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阁川驿……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。”

  • 汴洛铁路

    从今河南开封市至洛阳。全长约184公里。因开封古称汴京,故名汴洛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动工修建,宣统元年(1909)建成。后为陇海铁路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