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乐山

安乐山

①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七十六里宝塔山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24余杭县:“安乐山在县东二里。高一百五步,周回五里。耆老云:钱氏之子于此筑庵,养疾而愈,故号安乐。”

②又名合江山、少岷山、笔架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西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8合江县:安乐山“群峰峭峻,有瀑布千尺飞流。天宝六年敕改为合江山”。《方舆胜览》卷62泸州:安乐山,“《图经》:在合江西五里。三峰俱秀,有溪及延真观,有石櫃为仙人藏经之所。岐而左有爛柯迹,后有仙然影, 隐隐在石壁中。岐而右历木楠台、仙人屋、十二盘,至剪刀峡,循山有八洞通南岩有石曰许由瓢。又有芙蓉城、滴水崖, 白猿洞,此三峰之景也”。南宋嘉熙四年(1240)建城山上。《元史·旦只儿传》:至元间,“宋兵邀漕于安岳山,击走之,遂破其石盘寨。十四年,抵泸州,夺其战舰五艘,还至安乐山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5汾川县:“安乐山在县南十里。古老传云,昔屯兵于此,因名安乐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河驿

    明置,属金州卫。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石河满族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2:石河驿在“(复州)卫南一百二十里”。清废。

  • 和尚岛

    在今辽宁大连市西北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: 和尚岛在 “ (金州卫) 城南二十里”。

  • 五回县

    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)置,属易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易县西一百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8五回县:“在五回山东麓,因名之。”次年,迁治五公城(今易县西五十里)。唐末废。古县名。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置,治今河

  • 仇由

    即厹由。春秋国名。在今山西盂县东北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知伯将伐仇由,而道难不通,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。”即此。春秋战国时国名。即今山西省盂县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知伯将伐仇由,而道难不通”,即此。

  • 巴尔达城

    明属建州女真哲陈部,在今辽宁清原县浑河流域。万历十五年(1587)为努尔哈赤所并。在今辽宁省清原县浑河流域。属建州女真哲陈部。明万历十五年(1587年)为努尔哈赤所并。

  • 火麻营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九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火麻营“在筸子哨西北,为��木营粮运必经之地。征苗时设粮台于此。刘应中称其山高而稍秀,水险而差清,亦酋中要地也”。

  • 高作镇

    即今江苏睢宁县东高作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邳州睢宁县: 高作镇在 “县东十五里……居民商旅萃集之所”。(1)在江苏省睢宁县东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作,人口9800。相传高作

  • 罗落桥

    亦名石步镇。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北石埠桥。《晋书· 桓玄传》: 东晋元兴三年 (404),刘裕讨桓玄,“裕等于江乘与战,临阵斩 (吴) 甫之,进至罗落桥,与 (皇甫) 敷战,复枭其首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

  • 甲仗楼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城西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新城有晋甲仗楼,谢安建。”唐张籍有诗。

  • 狼牙修国

    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北大年一带。昔为东西往来要冲。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》: “狼牙修国,在南海中。其界东西三十日行,南北二十日行,去广州二万四千里。” 《隋书·南蛮列传》 作狼牙须。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