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夷郡
①北魏置,属东秦州。治所在长蛇县(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香泉河流域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部。隋初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思州置,治所在务川县(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思州。
①北魏置,属东秦州。治所在长蛇县(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香泉河流域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县西北部。隋初废。
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思州置,治所在务川县(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思州。
一名彫黄岭。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,与发鸠山相连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顺元年(890),李存孝擒孙揆,“追击余众于刁黄岭, 尽杀之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刁黄山、彫黄岭、发瓮岭。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,与发鸠
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浏阳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浏阳市东北官渡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复改浏阳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浏阳县置,治今湖南省浏阳市东北官渡。属天临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
明改元开原城置,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大城子古城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纳丹府东北陆路有旧开原站。
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。1930穆棱县迁治于此。在黑龙江省穆棱市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31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面通,人口2.4万。因四周多山,街区地势平坦,四通八达,故称八面通。194
在今内蒙古武川县东南。《辽史·天祚皇帝纪》: 保大四年 (1124),“上遂率诸军出夹山,下渔阳岭,取天德、东胜、宁边、云内等州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北吴公坝。辽保大四年(1124年
在今陕西紫阳县南汉江南岸瓮山下。《清一统志·兴安府一》 “瓮山” 条引 《陕西通志》: “紫阳洞在县南紫阳滩之崖。有三洞,皆深丈许。宋真人张紫阳修道于此,县因以名。”
即思灵山。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思陵山 “一名西山,亦曰西陵。秀峙穹窿,映带府治。上有三清岩”。
①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南齐书·魏虏传》:“伪安南将军、梁州刺史魏郡王元英十万余人通斜谷,寇南郑…… (萧) 懿先遣军主韩嵩等征僚,回军援州城,至黄牛川,为虏所破。”②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
唐置,属太和县。在今江西泰和县东门外。唐置,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东门外。属太和县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,澜沧江西岸,延袤四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昌府》 引 《云南通志》: “相传蒙氏时,有僧罗岷自天竺来此,作戏舞术,石亦相随而舞,迄今岸下时有飞石,过者惊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