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兴县

宜兴县

①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义兴县置,属常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南宋末改置宜兴军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宜兴府,二十年降为县,次年又升为府,并置县隶之。元贞初府县俱废,改为宜兴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为宜兴县,属常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苏苏常道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88年改设宜兴市。土产紫泥器有名。

②金泰和三年 (1203) 改白檀镇置,属兴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十五里小城子。元改为宜兴州。


(1)古县名。金泰和三年(1203年)析兴化县升白檀镇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兴洲。属兴州。元致和元年(1328年)升为宜兴州。(2)古旧县名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义兴县置,治今江苏省宜兴市宜城镇。属常州。元属常州路,明、清属常州府。1988年撤销,改设宜兴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周山

    一名武州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马邑郡云内县有武周山。《寰宇记》卷51鄯阳县引 《冀州图经》: “武周山在郡西北,东西数百里,南北五十里,山之南面千仞壁立。” 著名的云冈石窟即在此。

  • 瓦窑堡市

   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,治瓦窑堡(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)。1936年2月撤销,并入安定县。1935年10月—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,1935年

  • 渔梁务

    亦作梁渔务。辽置,属辽阳府。在今辽宁黑山县东。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为望平县。辽置,在今辽宁省黑山县东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升为望平县。

  • 来凤县

    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(双凤驿)。九年(627)废入富世县。②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属施南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。同治《来凤县志》卷5:“翔凤山,县东三里

  • 老竹岭村

   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老竹铺。清乾隆《歙县志》卷1《都鄙》有老竹岭村。

  • 渰龙陂

   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石阡府葛彰葛商司: “渰龙陂在司 (治今河坝场)南,旁有渰龙滩,皆乐回江所经也。”

  • 托定村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“桥邓隘”条:“托定村在县东北。正德十五年,‘贼’僮覃万贤据古田作乱,掠洛容,据西乡托定、洛斗诸村,江道多梗。久之,患始平。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

  • 参柳河

    即今辽宁锦州市西南小凌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柳城县: “参柳水北入海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韩王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延津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2酸枣县: “韩王台二,并在县南 一十六里。按孙楚《韩王台赋》 云: 酸枣县门外,左右有两故台,访古老云: 韩王听政之观。”

  • 安边镇

    在今山西应县东二十里。金元好问诗“三冈四镇护金城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称:“旧以赵霸、黄花、护驾为三冈,以安边、大罗、司马、神武为四镇。”(1)在四川省宜宾县中部偏西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2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