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宜良县

宜良县

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降宜良州置,属中庆路。治所在罗裒龙 (即今云南宜良县)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。1916年直属云南省。


在云南省中部偏东。属昆明市。面积 1880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6万。辖6镇、6乡(含1彝族回族乡、1彝族苗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匡远镇。县名“宜良”其说有三。其一:“宜之为言,善也,良,易直也。顾名思义,则邑人朴茂习俗之简易可知”。其二,“‘宜良’系‘纪良’之谐音,‘纪良’,山名,在城西北十里,州以山名也”。此说较为可信。其三,认为“宜良”乃彝语地名,意为“山谷间的开阔地”。西汉置昆泽县,属益州郡。三国蜀汉属建宁郡。南朝梁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新丰县,属南宁州。故治即今宜良县。天宝末废。南诏时称新丰川,属拓东节度。宋大理时为纪良州,属善阐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宜良州,治今匡远镇。二十二年降为县,属中庆路。明、清属云南府。1913年属滇中道,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0年为宜良专区驻地。1954年属曲靖专区。1960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,1964年析出复置。1983年划归昆明市。地处滇中湖盆高原东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蚕豆、小麦、玉米、烤烟、油菜籽为主。素有“滇中粮仓”之称。养鸭著名,特产“宝洪茶”、烤鸭。工业有发电、采煤、化肥、水泥、建材、冶炼、铸造、拖拉机修配、食品、磷矿等。昆河、南昆铁路及昆那、安石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九乡风景区、阳宗海旅游度假区、小白龙森林公园、万家花园、法明寺古塔、尊经阁、汤池涌金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岩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丰 (豐) 江

    即今广东东源县西北新丰江。为东江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惠州: 河源县有 “新丰江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9惠州: 新丰江 “在河源县北。湍碛险峻,通灌田一千一百二十顷,流五百五十里入县界,号新丰江”

  • 上黄县

    西晋置,属襄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南五十里。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属华山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武帝平吴后置,治今湖北省南漳县东南。属襄阳郡。西魏废入重阳县。

  • 飞狐陉

    太行八陉之一。即飞狐关。在今河北蔚县东南与涞源县交界处,为古代河北平原通向北方边陲地区的咽喉。

  • 第五山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一百三十里,炭山堡西南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姑臧县有第五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2凉州姑臧县: “第五山夏函霜雪,有清泉茂竹,悬崖修竹,自古多为隐土所居,尤多窟室。”

  • 泰来气屯

    又作泰来溪。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2: 泰来县 “地当呼尔达河西,土名泰来气屯”。

  • 罗目山

    亦作罗蒙山。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74罗目县: 罗蒙山 “在旧县北二里。俗语讹呼为罗目山”。罗目旧县在今峨边彝族自治县 (沙坪镇)。后罗目县移治今峨眉山市南,其附近之山亦名罗目山。《

  • 郓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万安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属郓州,天祐二年 (905) 又改万安县,五代唐复名郓城县。后周改属济州。金大定六年 (1166)徙治盘沟村

  • 石港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北三十四里石港镇。明洪武初置巡司,嘉靖中置寨。后废。清设盐课大使于此。民国初并入掘港、吕四二场。在江苏省通州市北部、九圩港两岸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7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
  • 北渚亭

    在今山东济南城内大明湖上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5载:“《水经注》泺水北为大明湖,西有大明寺,水成净池,池上有亭,即北渚也。”而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称:“北渚亭在大明湖上,北宋熙宁五年齐郡太守曾巩建。”

  • 恭顺州

    明嘉靖十二年 (1533) 改他朗寨长官司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十五里碧溪。恭顺系傣语 “岗顺” 的译音,“岗” 指中间,“顺” 为沃野,意即沃野中间的寨子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