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泉陂
在今河南开封县西。《诗经·邶·凯风》:“爰有寒泉,在浚之下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开封府俊仪县: 寒泉陂 “在县西十六里。……其水冬夏常冷,因曰寒泉”。
在今河南开封县西。《诗经·邶·凯风》:“爰有寒泉,在浚之下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开封府俊仪县: 寒泉陂 “在县西十六里。……其水冬夏常冷,因曰寒泉”。
在今陕西麟游县东南,南接扶风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麟游县:吴双山“在县南十里,有四峰双峙,俗呼吴双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吴双山“又名四峰山,险峻可资守御。明崇祯十二年贼张一明据此,月余始平”
①即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二里鄞江镇。东晋隆安四年(400)徙句章县于小溪镇。即此。②亦作筱溪镇。即今四川自贡市贡井区筱溪街。旧名上丘镇,属富顺县。1939年改为小溪镇,后改为筱溪镇。1950年后省。(1
亦作蒙可山。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东大兴安岭北段。《元史· 伯帖木儿传》: 至元二十四年 (1287),平叛王乃颜,“追至梦哥山,并擒金家奴”。
清代蒙古诸盟之一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众由伏尔加河返回伊犁内附,称为旧土尔扈特部。分东、南、西、北乌讷恩素珠克图四路, 即四盟。东路,在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,编左右两
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剑州阴平县:“有十八陇山, 山有陇十八也。”《寰宇记》卷84阴平县:十八陇山“在县西南五十里,高千余丈,冈峦连属十八垅,因以为名。十二垅在绵州昌明县界,六垅在当
①地区名。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,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。②指今南中国海及周围一带海域,并包括中南半岛、马来半岛、马来群岛等。郑若曾 《海运图说》:“东洋有山可依,有港
一名汀水、大溪、正溪、鄞江。为韩江上游。在今福建省西南部。源出长汀县北武夷山麓,南流经上杭、永定二县,至广东大埔县三河和梅江汇合为韩江。长260公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2汀州《风俗形胜》引《说文》:“
指九州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疆理九野,经营五山。”李贤注:“九野,谓九州之野。”指九州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疆理九野,经营五山。”李贤注:“九野,谓九州之野。”
金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共城县置,属卫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。明昌三年 (1192) 改为苏门县”。古县名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改共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辉县市。属河北西路。明昌三年(11
古称夹石山。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,与舒城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北硖山在“县北六十里。有两岸相夹如关”。山南有北硖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