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溶江
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,为漓江支流。《元史·阿里海牙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,“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,遂逼静江”。
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,为漓江支流。《元史·阿里海牙传》:至元十三年(1276),阿里海牙攻马塈于严关,“又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,遂逼静江”。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西龙蟠镇西北。
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黄河中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一》 引《旧志》:“俗传与河水为升降,故名。上有子夏石室。”
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中渣坝沱土百户。
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(452)以武都流人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。大明二年(458)改为武功县。
明洪武初改般阳路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)。九年 (1376) 降为淄川州。明洪武初以般阳路改置,治淄川县(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淄博市、博兴县西部及高青、邹平以东,
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)赵浩然领导捻军大败僧格林沁军于此。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北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赵浩然率捻军大败僧格林沁军于此。
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绥定府一》: 宝城山 “四面险峻,斜通一径,上有坪有寨,亦以宝城名”。
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金筑安抚司:百连山在“(麻响长官)司北二里”。
①唐建,属巂州。在今四川越西县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咸通五年 (864),南诏寇巂州,“忠武大将军颜庆复请筑新安、遏戎二城,从之”。贞元十四年 (798),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。②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三
一作那久村。即今广西隆安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“本宣化县之那九村,嘉靖七年王守仁守田州,相度地利,奏置今县,属南宁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