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峰镇
即今江西广昌县东南尖峰乡。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。面积17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尖峰,人口1.2万。因近尖峰岭,故名。1958年前分属昌感县三区、东方县三区。1958年属乐东县。1987年置镇。主要河流有白沙河。盛产腰果、红瓜子。有公路通225国道。
即今江西广昌县东南尖峰乡。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北部。面积17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尖峰,人口1.2万。因近尖峰岭,故名。1958年前分属昌感县三区、东方县三区。1958年属乐东县。1987年置镇。主要河流有白沙河。盛产腰果、红瓜子。有公路通225国道。
即今江西龙南县西南程龙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龙南县图: 西南有程龙墟。
又作敌烈得、迪烈得、迭烈底,或称敌烈八部、八部迪烈得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在胪朐河 (今克鲁伦河) 地区。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。
在今广东和平县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和平县,蜡烛峰 “地名岑冈,高八十余丈,周五十余里”。
又作阿思罕河。即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乌思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呼锡哈哩河” 条下: 武斯浑河 “在 (宁古塔) 城东北四百八十里。源出城东北无名山,俱西北流入瑚尔哈河”。
又名铁炉头镇。即今江西丰城市南铁路乡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4丰城县: 铁炉头镇“在县西南八十里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扬州市城西。明曹学佺《名胜志》:“新城有晋甲仗楼,谢安建。”唐张籍有诗。
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为通砀山县孔道。明于此设曲里公馆。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9: “常熟塘,自苏州齐门,北至常熟县一百余里,东岸有泾二十一条,西岸有泾十二条,是亦七里、十里而为一横塘之迹。”
在今河南邓州市南七十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“秦人过析隈”。杜注: “析为楚邑……隈其隐蔽处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邓州: “今州有析隈山,俗讹为厮隈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