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峒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岐峒“在州西北。岐人所居。岐人又在生黎之外,亦有生、熟二种,居五指山中,历代不宾。黎人惧之。《隋志》所谓㐌也。永乐三年,尝设土官统之,寻革。宏治中,始为‘寇’。正德七年,官军讨之,不克。嘉靖以来,常为寇暴。黄佐曰:黎外有岐,黎所惧者岐也。生岐疆界,由琼抵崖,不过三百余里。自儋达万,不过二日余程。候彼三八月饥荒,分兵四面,开示信义,彼必听从。乘此开路,可立衙门,岐既从而黎伏矣”。
亦名石空寺营堡。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筑,属宁夏中卫。即今宁夏中宁县西北石空。清乾隆三年(1738)城圯,八年复建,有守备驻防。
古为肃慎。北魏为勿吉。隋唐称为靺鞨。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以北,松花江、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,东至海。《隋书·东夷传·靺鞨》: 凡粟末、伯咄、安车骨、拂涅、号室、黑水、白山七部,“而黑水部尤为劲健”。
唐成都县坊里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杜甫草堂一带。《旧唐书·杜甫传》: “甫于成都浣花里,种竹植树,结庐枕江。” 即此。
即今福建宁德市东三沙湾内三都岛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自辟为商港。旧有县佐驻此。在福建省东北宁德市东部海上、三沙湾中央。因明代设第三都,故名。面积24.7平方千米。由火山岩、花岗岩构成,最高峰黄湾
在今广东梅县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梅州程乡县有程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2梅州: 程江“在州之西北七十里。自义化涤源,浮于石坑,达于程源,历安仁归城南而会宁昌、长乐二江,以赴海焉。盖因程皎姓氏而
北宋置,属厌次县。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惠民县西南淄角镇。金时属厌次县。
即长白铁路。从吉林长春至洮安(今白城市)。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渔涝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自今河南洛阳市至金谷园。长32.2公里。为陇海铁路支线。1940年建成。1944年拆除。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乡县:平吴台,“晋末,赫连勃勃取关中,攻克朱皊石之兵于此,筑京观以表武功,名曰平吴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