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岭
又称峨眉山。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南二里。清乾隆 《博山县志》 卷1载: 峨岭 “在县城南。山形秀曲如眉。一名朝阳坡”。
又称峨眉山。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南二里。清乾隆 《博山县志》 卷1载: 峨岭 “在县城南。山形秀曲如眉。一名朝阳坡”。
东晋刘裕筑,在今江苏南京市西秦淮河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至淮口,刘裕屯石头城,“ (裕) 用虞丘进计,伐树栅石头淮口,修治越城,筑查浦、药园、廷尉三垒,皆以兵守之”。胡三省
即赛音诺颜部右翼中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杭爱省塔尔加图东南。
在今江西永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永丰县:圣岭在“县南三十里。上有井,深广数丈。前有峰,曰仙人台,土城在焉”。
元至治中 (1321—1323) 置,属漳州路。治所即今福建平和县东南南胜。后至元三年 (1337)移治今平和县 (小溪镇)。至正十六年 (1356) 改名南靖县,并徙治双溪之北,即今福建南靖县东北靖
即今四川巫山县北之杨溪河。道光《夔州府志》卷6:羊溪“在县东一百一十五里。废大昌县东十里。水通大宁河。成化中,(夔州)通判王征(祯)征石和尚战死于此”。清嘉庆四年(1799),德楞泰擒白莲教卜三聘于此
即今新疆塔城市。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 于此筑绥靖城,改名塔尔巴哈台。《清一统志·塔尔巴哈台》: 绥靖城 “地名楚呼楚,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所驻”。
(徵) 等处长官司 元置,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。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置养龙坑长官司。
即今吉林洮南市西北瓦房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洮南县:“县属瓦房,距县治西北一百十里。距洮安县西八十里。”1946年为姚北县治。在吉林省洮南市西北部。面积2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
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西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 上元县: 孝武帝昌明隆平陵“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”。
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。黄河渡口。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。又名五福涧。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。为古黄河津渡,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,以防矿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