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巫山十二峰

巫山十二峰
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官渡河注入长江处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十二峰“在巫山。曰望霞、翠屏、朝云、松峦、集仙、聚鹤、净坛、上昇、起云、飞凤、望龙、圣泉”。分布于江南北,各有六峰。宋苏辙《巫山赋》:“峰连属以十二兮,其九可见而三不知。”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十二峰者,不可悉见,所见八九峰,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。”


在重庆市巫山县东巫峡两岸。系峡中名胜,古人诗有“放舟下巫峡,心在十二峰”之语(清许汝龙《巫峡》)。十二峰名:登龙、圣泉、朝云、望霞、松峦、集仙、飞凤、翠屏、聚鹤、净坛、起云、上昇。北岸六峰,沿江屹立,南岸六峰,仅见飞凤、翠屏、聚鹤三峰。望霞峰(即神女峰)最为纤丽奇俏。因它每日第一个迎来朝霞和最后送走晚霞,故名。又因峰顶兀立一石柱,宛若少女,亭亭玉立,被视为神女化身,故又名神女峰。刘禹锡《巫山神女庙》诗:“巫山十二郁苍苍,片石亭亭号女郎。晓雾乍开疑卷幔,山花欲谢似残妆。”在古代神话中,相传神女乃西王母的女儿,名瑶姬,曾助禹治水,博得后人尊祀。《巫山县志》云:“赤帝女瑶姬,未行而卒,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。”今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有授书台,传即神女授书夏禹处。城东原有神女庙,后改凝真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台州置,至元二十一年(1284)后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临海县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、台州二市及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、三门、温岭五县地。明洪武初改台州府。元末方国珍于此

  • 白马寺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三里。东汉永平十一年(68)建,为中国最早佛寺之一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孝明帝夜梦金人,项有日光,飞行殿庭。乃访群臣,傅毅始以佛对。帝遣郎中蔡愔、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,写

  • 杨眉寺镇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东南杨眉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8:崇义县东“老鸦山又东行偏南十里至杨眉寺墟,巡司驻此”。

  • 小堵乡

    一名小赭乡。在今河南方城县西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赭水“出赭阳县北山,数源并发,南流径小堵乡,谓之小赭水”。

  • 夕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右北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。汉有铁官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南。属右北平郡。东汉省。后燕慕容宝封高云为夕阳公,即此。

  • 张庄镇

   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南十五里张庄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娄县西南有“张庄”。(1)在山西省平定县南部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庄,人口 2750。因姓氏得名。1949年属平定县

  • 江头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永从县:江头山在“县西五里”。

  • 忠路寨

    元改龙渠县置,属施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利川市西南七十六里忠路镇。元末明玉珍改为忠路宣抚司。

  • 泉州渠

    在今天津市东北。三国曹操为沟通潞河和泃河而凿。渠因在泉州县而名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太祖纪》: “从泃河口凿入潞河,名泉州渠。” 《水经·淇水》: “笥沟东南至泉州县与清河合,自下为泒河尾也,又东泉州渠。

  • 太和江

    即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永福县:“西南有太和山,太和江环其下,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太和江“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,经太和山下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