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昌县

平昌县

①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东北古城。东汉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西南,改称西平昌县。北魏永熙二年(533)复还故治,仍名平昌县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今临邑县北德平镇。五代唐改名德平县。

②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六十里斗鸡台,俗名城阳城。文帝四年(前176)封齐悼惠王子卬为侯国。即此。东汉属北海国。西晋属城阳郡。北魏属平昌郡,延昌中改属高密郡。北齐省。

③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)分太末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遂昌县。以山得名。宝鼎元年(266)属东阳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因与青州城阳郡之平昌县重名而更名遂昌县。

④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改刑军县置,属五城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五十二里西坡镇附近。隋开皇初属汾州,十六年(596)废。义宁元年(617)复置,属文成郡。唐属南汾州,贞观元年(627)改吕香县。

⑤北魏孝昌二年(526)析白马县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平昌城(今河南滑县东)。北齐废。

⑥北魏置,属北吐京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蒲县西北二十七里古县村。北周属龙泉郡。隋开皇中改蒲川县。

⑦东魏兴和四年(542)置,属定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介休市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介休县。

⑧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崖州。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五十六里下路村。贞观元年(627)改名文昌县。

⑨1948年改平昌设治局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平昌县。


古县名。(1)三国魏改平昌侯国置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北石桥子镇都吉台村。属城阳郡。北魏初属平昌郡。延昌中改属高密郡。北齐废。(2)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年)析太末县南界置;一说东汉建安二十三年(218年)立遂昌县,吴赤乌二年改名平昌县。治今浙江省遂昌县。因平昌山得名。属会稽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名遂昌县。(3)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改刑军县置,治今山西省乡宁县西南城里。属五城郡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并入伍城县。义宁元年(617年)复置,属文城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改为吕香县。(4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析白马县置,治今河南省滑县东。属东郡。北齐废。(5)北魏孝昌中侨置,治今山西省介休市。为定阳侨郡治。北周改为实县,为介休郡治。(6)北魏永熙二年(533年)改西平昌县置,治今山东省临邑县东北。属安德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移治今临邑县东北德平镇,属乐陵郡。隋属平原郡。唐属德州。五代唐改名德平县。(7)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蒲县西北四十里。属北吐京郡。北周属龙泉郡。隋开皇中改为蒲川县。(8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海南省文昌市西北。属崖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改名文昌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东北部。属巴中市。面积 2229.1 平方千米。人口94.1万。辖5镇、5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。以古平昌县得名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年)置平州县,属遂宁郡。北周改名平昌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名归仁县,属清化郡。唐属巴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省入曾口县。元初省入阆中县。1933—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此建立江口县苏维埃政府。1944年析巴中县东部江口镇置平昌设治局,1948年置平昌县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,1968年属达县地区。1993年属巴中地区,2000年属巴中市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。地势由北向南倾斜。巴河自西北入,左纳驷马河,于中部与北来通江汇合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及甘薯。为省油桐、蚕茧基地县。有石油、天然气、石英及石灰石矿。工业有采煤、水泥、缫丝、纺织、轴承、农机、食品等。达广公路经此。巴河通航运。名胜古迹有北山寺、石龙场及佛爷洞。纪念地有刘伯坚烈士纪念碑、革命文物陈列馆、江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许家岭市

    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许岭镇。光绪《大清直省地舆全图》:宿松县东南有许家岭。

  • 中曹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中嶆百纳等处长官司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西南中曹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置,治今贵州省贵阳市西南中曹司。属贵州宣慰司。清康熙三年

  • 俱六城守捉

    唐置,在今新疆阜康市附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北庭大都护府 “有俱六城守捉”。《元和志》 卷40庭州: “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,当碎叶路。”唐置,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。后废。

  • 义康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宋康县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大业二年(606)废入杜原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宋康县置,治今广东省阳江市西。属义康郡。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

  • 石灰窑

    在今河北大名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天成二年(927),明宗“敕卢(芦)台乱兵在营家属并全门处斩。敕至邺都,阖九指挥之门,驱三千五百家凡万余人于石灰窑,悉斩之,永济渠为之变赤”。胡注:“唐开元二十八

  • 鄛乡

    在今河南南阳县南。《后汉书·郑众传》:永元十四年 (102),“帝念众功美,封为鄛乡侯,食邑千五百户”。李贤注引 《说文》 曰: “南阳棘阳县有鄛乡。”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。东汉郑众被封为鄛乡侯。《后汉

  • 国子监

   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侧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。始建于元大德十年(1306),明初改北平郡学,永乐二年 (1404) 复称国子监。建筑坐北朝南。大门名集贤门,二门名太学门。太学门内的辟雍为

  • 大明殿

    即大明城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旁。为北齐别都晋阳的内城。

  • 布特哈左旗

    1932年日伪分雅鲁县置,属伪兴安东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。旋废。

  • 容米洞

    即容美洞。在今湖北鹤峰县。《元史·泰定帝纪》: 泰定元年 (1324) 十二月,“夔路容米洞蛮田先什用等九洞为寇,四川行省遣使谕降五洞,余发兵捕之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