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舆县

平舆县

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西汉为汝南郡治。三国魏属汝南郡。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天授二年(691)复置, 属豫州。移治今平舆县。宝应元年(762)属蔡州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)废入汝阳县。

②亦作平豫县。南朝梁置,为汝南、太原郡治。治所在今安徽阜南县境。北魏以后废。


在河南省东南部。属驻马店市。面积 1282 平方千米。人口93.9万。辖6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古槐镇。战国时为楚平舆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年)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,即此。秦置平舆县,治今平舆县城北古城,属汝南郡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因之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废,天授二年(691年)又置平舆县,治今平舆县城,属蔡州。宋因之。元至正元年(1341年)废入汝阳县。1951年复置平舆县,属信阳专区。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,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,2000年属驻马店市。地处淮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洪河流经北部和东部,汝河流经西南边缘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芝麻。有机械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驻新、平临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普照寺塔、瑞安王墓、安城故城、沈国古城遗址、焚身台、台子寺遗址、西塔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沛国

    东汉建武二十年(44)改沛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萧县、亳州、固镇、五河、灵璧、淮北、濉溪、宿州、宿县及江苏沛县、丰县、河南永城等县市地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

  • 安庆市

    1927年由怀宁县析置,治安庆城(今安徽安庆市)。1930年撤销,并入怀宁县。解放后1949年4月复置,同年10月又废。1950年复设安庆市。在安徽省西南部、长江下游北岸。面积1.53万平方千米(市辖

  • 矣保山

    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矣保山“在府北十五里”。

  • 腾越厅

    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升腾越州为腾越直隶厅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辖境约当今云南腾冲县,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部及缅甸部分地区。道光二年 (1822) 降属永昌府。1913年废。清嘉庆二十

  • 青龙渡

    在今山西柳林县东青龙村。旧属永宁州,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西门豹祠

    在今河南安阳市北三十二里丰乐村东。东汉时为纪念西门豹而建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漳水自西门豹祠北,径赵阅马台西。”北宋嘉祐二年(1057)称为西门大夫祠。

  • 左山

    又名左冈。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五里。冈西南去济阴城(旧州城)五里,即所谓左城。《寰宇记》卷13济阴县:“左冈在县东北五里, 冈阜连属,林木交映,以近左城,故以名焉。”

  • 武定路

    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置武定路军民府,属云南行省。后置南甸县 (今云南武定县东七里旧城) 为路治。武定系婺甸的转音,彝语 “婺” 即罗婺部,“甸” 为坝子,意即罗婺部居住的坝子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

  • 皂岭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朗溪司:皂岭关在“司(今朗溪镇)东五十里”。

  • 高家堡

    ①即今陕西神木县西南一百里高家堡镇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二》: 高家堡 “地名飞鸦川。明正统四年巡抚陈镒建,成化中增修。城在平川,周三里有奇,边垣长四十二里,今有都司驻守”。1948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