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幽州

幽州

①古 “九州” 之一。在今北京市、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。《尔雅·释地》: “燕曰幽州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东北曰幽州。”

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治所在蓟县(今北京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、河北北部、辽宁大部、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。西晋移治涿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北魏还治蓟县。隋大业初改为涿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区及所辖通县、房山区、大兴县和天津市武清县,河北易县、永清、安次等县。辽会同元年 (938)改为幽都府,建号南京。

③十六国时汉置幽州,镇离石县 (今山西离石县); 前赵置幽州,镇北地郡 (今陕西耀县); 后燕失中原后东保辽西,复置幽州,镇令支县 (今河北迁安县西); 北燕移镇肥如县 (今河北卢龙县北); 南燕置幽州,镇琅邪郡之发干戍 (今山东临沂市); 夏置幽州,镇大城 (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)。

④东晋侨置,治所在三阿 (今江苏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)。淝水战后复得汉、晋青州之地,改置幽州,镇广固 (今山东青州市)。

⑤唐方镇名。先天二年 (713) 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,治所在幽州 (今北京市城区西南)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范阳节度使。宝应元年 (762) 复名幽州,兼卢龙节度使。唐亡遂建号为燕。913年为晋所并。


(1)古九州之一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燕曰幽州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:“东北曰幽州。”燕指春秋、战国燕国地,即今河北省北部、北京市、天津市及辽宁省一带。(2)西汉武帝置,为十三刺史部之一。察郡国十,南有今河北省中部至山东省马颊河,北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、敖汉旗,西起河北省万全、涿鹿、易县等县,东有辽宁省大部、吉林省一部及朝鲜半岛大部。东汉蓟县(今北京城西南隅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、河北省北部、山西省小部、辽宁省大部、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。魏、晋以后辖境减缩。隋大业至唐武德初曾改为涿郡。唐时相当今北京市和天津市武清区、河北省永清、廊坊等市县地。契丹会同元年(938年)改置为幽都府,建号南京。(3)唐方镇名。先天二年(713年)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,治所在幽州(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)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范阳节度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滚泊

    亦作衮泊。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苏尼特部》: 滚泊 “在左翼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揭阳岭

    即揭阳山,又作揭杨。今广东揭东、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: 循州兴宁县“有揭阳山”。裴渊 《广州记》 作 “揭杨”,列为五岭之一。(1)古山名。在今广东省揭西县西北。为广东与福建必经之

  • 浮护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。属清远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废。

  • 昏驮多城

    一名摸达城。隋、唐西域国达摩悉铁帝国都城。在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2: 达摩悉铁帝国 “昏驮多城,国之都也。中有伽兰,此国先王之所建立,疏崖奠谷,式建堂宇”。

  • 宝祐城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七里。旧名堡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宝祐城,“ 《志》 云,城周千七百丈,遗隍断堑,隐隐可寻,即隋迷楼故基也。宋宝祐四年,贾似道奉诏筑,所谓包平山而瞰雷塘者”。

  • 南洋水

    即洋水。今四川武隆县东南、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之芙蓉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6黔州:南洋水 “在彭水县”。

  • 施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施溪漾头长官司置,属湖广沅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。六年 (1373) 改属思州宣慰司。永乐十二年 (1414) 改属思州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五年(1372

  • 济阴国

    西汉景帝中六年 (前144) 分梁国置,治所在定陶县 (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)。封孝王子不识为济阴王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、东明等县地。建元二年 (前 139) 改为济阴郡。甘露二年 (前52)

  • 炎亭寨

   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五十四里炎亭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炎亭寨 “在县南、金乡卫东七里,有海口,倭贼从此径犯卫城”。

  • 汤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小汤山镇。《元一统志》:“在昌平县东南三十五里,地名汤山,其上有寺。”清康熙中于此建行宫,并于泉泮凿石为池,乾隆初扩建为浴池。所出泉水温度高,又含硫质,故名汤泉。今已辟为小汤山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