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武城

广武城

①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八十里鬲津河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海丰县:广武城“相传汉初李左车所筑, 因名”。

②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。战国韩地,后为秦地。有东、西二城。秦亡,刘邦、项羽各屯一城对峙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与汉俱临广武而军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云:“戴延之《西征记》云,三皇山上有二城,东曰东广武,西曰西广武,各在一山头,相去百步。汴水从广涧中东南流,今涸无水。城各有三面,在敖仓西。郭缘生《述征记》云,一涧横绝上过,名曰广武。相对皆立城堑,遂号东西广武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尹荥阳:“有广武城。”

③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频阳县有广武城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二》:广武城“在富平县东北十五里卤原上”。


(1)又称古雁门城。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南。西汉置广武县,此为县治。北魏县治迁至上馆城。汉高祖械系娄敬于广武,即此。(2)在山西省山阴县境内雁门关下。有新旧二城。旧城建于辽、金时期,东西长约300米,南北长约500米。东、南、西三面修有城门,是防范北方扰敌的军事据点。新城建于明洪武七年(1374年),在雁门关北口,依山建造,周长1.5千米,一半坐落在半山坡,一半修在山前平川,北门外筑有北关,形势险要,是雁门关的山前防卫据点。广武两城是研究中国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。(3)在今山东省无棣县北八十里。相传汉初李左车所筑。清时故城半为鬲津河所没。(4)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。有东、西二城,相距二百余步,中隔深涧。相传西城刘邦所筑,东城项羽所筑,楚、汉相争时,刘、项双方分屯于此。(5)在今陕西省富平县南。旧属频阳县,后废。(6)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。为前凉广武郡、隋广武县治所。唐宝应年间陷入吐蕃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奉县

    即多奉县。唐置,属羁縻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西。都为多之讹。

  • 仪封乡

    清咸丰十年(1860)降仪封厅置,属兰仪县。即今河南兰考县东二十四里仪封乡。民国初置县佐于此。

  • 悦乐镇

    即今甘肃华池县西南悦乐镇。1934年于此置华池县。在甘肃省华池县南部。面积256平方千米。人口9630。镇人民政府驻悦乐,人口830。宋范仲淹筑业乐城于此,取“安居乐业”之意,后讹称悦乐。1941年至

  • 冶甫山

    即冶父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庐江县“有冶甫山”。即“冶父山”。

  • 叶尔羌县

    1929年析莎车县置,属喀什噶尔道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,后直属新疆省。治所在叶尔羌回城(今新疆莎车县)。1944年废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莎车县南部析置。维吾尔语为“土地宽广”之义,突厥语为“

  • 湭水

   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沋河。本名首水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“首水南出倒虎山,西总五水……北入渭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一》: 湭水 “按,元象山即倒虎山。据 《水经注》,则今所谓羊河者,乃湭水正源,而其出石

  • 大冶县

    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(955)改青山场院置,属鄂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大冶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大冶县:“县治西南有铜绿山,亦古出铜冶铸之所。县名大冶,盖以此。”宋属兴国军。元属兴国路。明属兴国州。清属武昌府

  • 冷水岭

   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冷水岭“在上饶县南三十里。崖石突起,下瞰溪流,丁溪水南流至是触石汇为潭,极清洌。路通福建崇安县之高洲岑阳关”。

  • 辅氏

    春秋晋地,后属秦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五年(前594),“秦桓公伐晋,次于辅氏”。《清一统志· 同州府二》 引 《朝邑县志》:“辅氏城,在县西北十三里。”春秋晋地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。

  • 防城县

    清光绪十四年(1888)改防城巡司置,属钦州。治所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民国初属广东钦廉道。1928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划归广西省。1959年裁入东兴各族自治县。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移治防城,改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