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延津县

延津县

①北宋政和七年(1117)改酸枣县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延津县。金贞祐三年(1215)升为延州,徙治今原阳县东北延州村。元至元九年(1272)降为延津县,还治今延津县,属南京路。二十五年(1288)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②辽置,属银州。治所在今辽宁铁岭市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


(1)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铁岭市。为银州治。金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北部。属新乡市。面积946平方千米。人口47.5万。辖4镇、1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周为胙国和燕国(又作南燕)。春秋为胙国、燕国和廪延、枣邑。战国为燕邑和酸枣邑。秦置燕县(治今延津县东北大城村)、酸枣县(治今延津县西南),均属东郡。西汉改燕县为南燕县,酸枣县改属陈留郡。东汉改南燕县为燕县。西晋末改燕县为东燕县,属濮阳国。北齐废酸枣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又置酸枣县(治今延津县城西),十八年改东燕县为胙城县,治今延津县东北,二县均属滑州;大业初胙城县属东郡,酸枣县属荥阳郡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于胙城县置胙州,四年废,酸枣、胙城二县属滑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改酸枣县为延津县,以县北黄河渡口延津命名,治延州店(今属原阳县),属开封府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郑叔段侵郑,“至于廪延”。杜预注:“廪延,郑邑,陈留酸枣县北有延津。”金泰和八年(1208年)胙城县移治华里店,即今延津县北胙城。贞廞二年(1214年)升延津县为延州;胙城县移治宜村(今胙城西),为卫州治。元至元九年(1272年)废延州为延津县,属汴梁路;大德年间移治今延津县城,泰定元年(1324年)胙城县还治华里店,属卫辉路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废胙城县入汲县,十三年复置胙城县,属卫辉府;延津县改属开封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延津县改属卫辉府,五年废胙城县入延津县。1913年属豫西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,1969年属新乡地区,1986年属新乡市。地处黄河故道,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微倾。文岩渠、大沙河、柳青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油菜籽为主。工业有化肥、棉织、机械、农机制造、动力配件、皮革、印刷、面粉、砖瓦、水泥等。新兖铁路横贯中部,新长、郑滑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千佛碑、万寿塔、七级浮屠、酸枣阁、白马塔、陈玉成殉难处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郑店

    即今山东乐陵市南郑店乡。清乾隆 《乐陵县志》 卷1: 郑店镇在 “县南六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西北部。属郑店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5000。原郑店镇人民政府驻地。1933年有郑姓在此开店,故

  • 三棵榆镇

   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三棵榆树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北有三棵榆树。

  • 敖汉部

   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岱青杜棱始称所部为敖汉部,属察哈尔汗。其子索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于天聪元年 (1627) 率众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,封塞臣卓哩克

  • 康家东沟

    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116: 康家东沟在辽阳县 “东南九十里”。产金。

  • 黄山门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七十里孟河东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金坛县: 黄山,“ 《江防考》: 黄山门在包港江心,水流湍捍,盗贼出没之地,又当镇、常郡之交,上下了望,几及百里,实京口之门户也”。

  • 沂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(578)改北徐州置,治所在即丘县(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新泰、临沂、费县、平邑等市县地。隋初移治临沂县(今临沂市),大业初改琅邪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改沂州, 天宝元

  • 京军县

    北魏世祖时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。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改为五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世祖时置,治今山西省吉县东北。属五城郡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改名五城县。

  • 衙门台

    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驻地保康镇。1939年改名保康。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。

  • 雍鸡县

    西汉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境。属郁林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贵县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贵州置,属浔州府。治所即今广西贵港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西卷: 贵县 “以宜贵山名也。宜贵山在县北,故又名北山”。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古旧县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