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绥镇
亦名榆林镇。明九边之一。初治绥德州(今陕西绥德县),成化七年(1471)移治榆林卫(今陕西榆林市)。此后通称榆林镇。防地东至黄河,西达定边营(今陕西定边县)。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废。
明九边之一。初治绥德州(今陕西绥德县),成化七年(1471年)移治榆林卫(今陕西榆林市),后通称榆林。防地东至黄河,西至定边营。清初废。
亦名榆林镇。明九边之一。初治绥德州(今陕西绥德县),成化七年(1471)移治榆林卫(今陕西榆林市)。此后通称榆林镇。防地东至黄河,西达定边营(今陕西定边县)。分为东、中、西三路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废。
明九边之一。初治绥德州(今陕西绥德县),成化七年(1471年)移治榆林卫(今陕西榆林市),后通称榆林。防地东至黄河,西至定边营。清初废。
即今新疆温宿县境库玛拉河,为阿克苏河上源。《清一统志 ·阿克苏》: “阿克苏河有二源: 西源即乌什界之托什干河,东源为阿克苏城北之瑚玛喇克河。”
又称小南湖。在今江苏高淳县南,其南与安徽宣州市接界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8: 固城湖“南北三十里,东西二十五里,环楚王故城,有水四派。湖中流与太平州接界,与丹阳湖、石臼湖号为三湖。东经五堰自常州宜
东汉建武二十年(44)改沛郡置,治所在相县(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萧县、亳州、固镇、五河、灵璧、淮北、濉溪、宿州、宿县及江苏沛县、丰县、河南永城等县市地。三国魏移治沛县(今江苏沛县)
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“丹水又东南流注于丹谷。”《魏书·孝庄纪》:北魏永安三年(530),“(源)子恭仍镇太行丹谷”。其后,“尔朱兆寇丹谷,……源子恭奔退”。均此。在今山西省晋城市东南
西汉置,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陵国江都县:“有江水祠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广陵郡江都县:“有江水祠。”西汉建,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南原长江中。
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萨特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沙图“在塔拉锡克南六十里,逾河至其地”。
南齐置,为齐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义熙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。为齐熙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义熙县。
即今广东潮安县东北凤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饶平县:凤凰山镇“在县西北凤凰山麓,有巡司,宏治五年建”。
又名汊川、澨水。即今湖北天门市、汉川县北之天门河。《元和志》卷27汊川县:“汊川水在县南二里,西北自鄂州界流入。”唐置汊川县以此名。
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北部。属流芳街道办事处驻地。人口8000。原流芳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昔有榨油坊名油芳岭,后演变为今名。主产稻、豆、蔬菜。有机械、化肥、塑料、采石、砖瓦等业。黄宜高速公路和纸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