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怀集县

怀集县

①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)改怀化县置,属绥建郡。治所即今广东怀集县。据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西卷:“《天文志》云,怀集以水名怀溪也。”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为威州治, 贞观初属南绥州,十三年(639)改属广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)属贺州。明、清属梧州府。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。1920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划属广东省。

②南朝梁、陈间改招集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(590)废入新会县。


在广东省西部,西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肇庆市。面积 3479 平方千米。人口93万。辖20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怀城镇。东晋元熙年间析四会县置怀化县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改怀集县,治今怀城镇,属绥建郡。县北部于南朝齐时置洊安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,于洊安县置齐州,次年置威州,州治怀集。贞观元年(627年)齐、威两州皆废,洊安、怀集两县同属绥州;贞观八年改绥州为浈州,十三年废浈州。至德二载(757年)洊安改名洊水县,怀集、洊水二县属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洊水县废入怀集县,属广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属贺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贺州降为县,改属梧州府。1914年属苍梧道。1920年属广西省。1949年属广西省平乐专区。1952年划归广东省,属粤中行政区。1956年属高要专区。1959年开建县并入,改称怀建县,属江门专区。1961年改属肇庆专区,复置怀集县。1970年属肇庆地区,1988年改属肇庆市。地处绥江上游的山地丘陵区,多河谷盆地。北部大稠顶海拔 1626 米,为全县最高峰,绥江及其支流自北、西北汇流向东南。属南亚-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有铁和钨矿。农产稻、甘蔗、花生。广东重要林区之一,产杉、松、楠木、红梨、榔沙和厘竹。特产松脂、冬菇等。工业主要有机电、机械、陶瓷、建材、化工、冶金、木材加工、制糖等。四连、怀荔、水谷公路经此。绥江通航。名胜古迹有六祖岩、文昌阁、燕岩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洞

    在今湖南常宁县南三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衡州常宁县:“吴分耒阳立新宁县,属湘东郡。旧治三洞。”即此。

  • 武皋县

    西汉置,属定襄郡。为中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北旗下营镇南斗金山村遗址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荒干水出塞外,……其水西南径武皋县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西北。为定襄郡

  • 城月站

    元置,在今广东遂溪县东南城月镇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南城月。明洪武时置为城月驿。

  • 上栗镇

    北宋置,属萍乡县。即今江西萍乡市北上栗镇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上栗镇“在萍乡县北七十五里。依山南北,有街市一里余”。清时有安乐巡司驻此。在江西省上栗县西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0.4平方千米。人

  • 西源县

    唐武德五年(622)置,属驩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北部。贞观元年(627)属演州,十六年(642)废入咸驩县。

  • 里移得建河

    即今新疆呼图壁县之呼图壁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“张堡城守捉又渡里移得建河。”即此。

  • 东何场

    在今江苏东台市。本东台、何垛二场,民国初并而为一,改今名。设场知事。

  • 四明驿

    ①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月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:四明驿“在府治西南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作“四明水驿”。近代始废。②在今福建罗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罗源县“应德镇”条:四明驿“宋建炎三年,置

  • 辑安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置,属兴京府。治所在通沟口 (今吉林集安市)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34年属安东省。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4年属吉林省。1965年改为集安县

  • 朝山

    在今江西万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万安县: 朝山 “临大江。山势耸秀,诸峰环拱,若朝仰之状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朝山 “在万安县南二十五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