怡乐镇
即今四川江安县东长江南岸怡乐镇。清嘉庆 《江安县志》 卷1: 怡乐镇场 “距县十五里。即二龙口。为邑东南聚米之地”。
在四川省江安县中部偏东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怡乐,人口 1400。因驻地二龙口原名怡乐,故名。1992年怡东、强壮、二龙口三乡合并置怡乐镇。产夏橙、柑橘、甘蔗等。有水运管理所、林场、茶场、天然气输气站和农机修配、运输、氮肥等厂。江兴公路经此,长江通航运。境内有大量硅化木群。
即今四川江安县东长江南岸怡乐镇。清嘉庆 《江安县志》 卷1: 怡乐镇场 “距县十五里。即二龙口。为邑东南聚米之地”。
在四川省江安县中部偏东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怡乐,人口 1400。因驻地二龙口原名怡乐,故名。1992年怡东、强壮、二龙口三乡合并置怡乐镇。产夏橙、柑橘、甘蔗等。有水运管理所、林场、茶场、天然气输气站和农机修配、运输、氮肥等厂。江兴公路经此,长江通航运。境内有大量硅化木群。
唐显庆二年 (657) 析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,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。8世纪前期废。唐羁縻都督府名。显庆二年(657年)以西突厥突骑施阿利施部置,治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一带。约公
明宣德年间置,属宁远卫。治所在小沙河(今辽宁兴城市西南沙后所满族镇)。清为沙河所城。
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四会县:大坑营“在县北五十余里,又北有大径营,俱嘉靖十一年设”。
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四十里。源出天门山,北流会顺安河入江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铜陵县有天门水。
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)造,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灞水入渭处东侧。唐咸亨中于此置渭桥仓,为转运漕粮必经之地。唐末以后废。西汉景帝五年(前152年)建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渭河上。唐末废。
在今陕西凤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》:土关隘“在凤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明统志》:自青冈坪壒过武休关山砦,至此甚险峻。元将江世显取蜀经此”。
在今甘肃临洮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临洮府:邦金川在“府南六十里。西流合于洮河。宋元祐中,种谊等击鬼章,夜济邦金川,至铁城,黎明大破之,即此”。
清康熙四十一年 (1702) 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在今四川丹巴县西北丹东乡。宣统三年(1911) 改流,归道坞委员管理。
明置,属景州。在今河北景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:李晏镇,“《旧志》:在州东北,当胡卢河南岸。此为东李晏口”。
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。属西域都护府。都城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