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县
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施州卫置,属归州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十三年 (1735) 为施南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 年为施鹤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1年析城区置恩施市。1983年撤销恩施县,并入恩施市。
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由施州卫改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属归州。十三年为施南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。1981年县城区设置恩施市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。
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施州卫置,属归州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十三年 (1735) 为施南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 年为施鹤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1年析城区置恩施市。1983年撤销恩施县,并入恩施市。
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由施州卫改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属归州。十三年为施南府治。1912年废府留县。1981年县城区设置恩施市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。
即星星峡。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四百九十里星星峡一带。清祁韵士 《万里行程记》: 星星峡“在沙碛中。……星星之名不解所谓,或云山中出星星石,石有金点,错落如星,余求之弗得。云在层岭叠嶂中,无暇往迹之也。或
在今新疆若羌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弩支城“又西经特勒井,渡且末河,五百里至播仙镇”。
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齐河县东南黄河东岸。《春秋》: 昭公二十五年 (前517),鲁昭公奔齐,“齐侯唁公于野井”。即此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祝阿县有 “野井亭”。古邑名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西北。春秋时属齐。
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四十里,即古为山。北阳水出此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“北阳水”条称:九回山“俗名九扈,古广县为山也”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白水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28蒲城县: 南白水县 “以在白水之南为名”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为蒲城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,治
一名龙津市。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,信江北岸龙津。元于此置龙津驿,清裁。信江在余干县境亦称龙窟河,铺因以为名。
旧作现头洲。即今湖南醴陵市东渌水南岸枧头洲乡。清同治 《醴陵县志》 卷1: 现头洲在 “治东三十里”。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八十里。为唐代佛寺遗址。两处在山腰,两处在山麓,共计有洞窟十个。系用土坯砌筑,窟内间有壁画。大多有回鹘文题记。
在今四川松潘县西毛儿盖乡(上八寨)西南阿俄村。清雍正四年(1726)置毛革阿根寨土千户。
①南朝梁普通中置,为怀仁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西魏废帝二年(552)改为普宁县。②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义塘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三十六里城头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今赣榆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