悬脚岭
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四里,接江苏宜兴市。《茶经·八之出》: 湖州 “生山桑、儒师二寺,白茅山悬脚岭,与襄州、荆南、义阳郡同”。清光绪 《长兴县志》 卷12: 悬脚岭 “以其岭脚下垂,故名”。
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四里,接江苏宜兴市。《茶经·八之出》: 湖州 “生山桑、儒师二寺,白茅山悬脚岭,与襄州、荆南、义阳郡同”。清光绪 《长兴县志》 卷12: 悬脚岭 “以其岭脚下垂,故名”。
北魏置,属槃头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。西魏、北周间废。
亦称典孙或典逊。在今缅甸南端之丹那***附近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788引竺芝 《扶南记》 曰:“顿逊国属扶南。” 《梁书·海南诸国列传·扶南国》:“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,在海崎上,地方千里,城去海十里。
在今湖北宣恩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南宣抚司:怀来峒隘“在司西。明初兰玉引兵至此受夷款。因名”。
又称陈唐庄支线。从天津市静海县东北良王庄向东至天津市东南唐庄。长25.5公里。为津浦铁路支线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动工修筑,宣统二年(1910)建成。1958年被拆除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北,唐太极宫西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 卷6: “宫城东西四里,南即皇城,北抵苑掖庭西门,贞观二年勅左丞戴胄于掖庭西门简宫人出之。按: 掖庭宫盖高祖所起,宫人教艺之所也。”
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县界东流,经今安徽宿松县流入望江县东南,积而为池,称为雷池。又东南流由雷池口入江。《晋书·庾亮传》: 苏竣叛乱时,庾亮 《报温峤书》 曰: “吾忧西垂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
俗称暗门。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 一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河坊街与南山路相交处以南。1913年拆除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部。指清波街、河坊街与南山路相交处。以门为名。吴越时称涵水门,宋改称清波门,
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应山县“花山”条下:仰山洼“四高中坦,中有平田二百亩”。
①战国赵地,在今河北磁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幽缪王迁二年 (前234),“秦攻武城,扈辄率师救之,军败,死焉”。②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一》:武城 “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。秦遣武安君
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芙蓉村。清有千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