敌烈部
又作敌烈得、迪烈得、迭烈底,或称敌烈八部、八部迪烈得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在胪朐河 (今克鲁伦河) 地区。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。
又作敌烈得、迪烈得、迭烈底,或称敌烈八部、八部迪烈得。辽北境部族,属乌古敌烈统军司。游牧地在胪朐河 (今克鲁伦河) 地区。大抵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和蒙古国东方省大部地。
即今江西临川市东南六十里东馆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“航步镇”条下:东馆税课局“在府南六十里。元置,明朝因之,并置公馆于此。今税课皆兼领于有司”。后废。
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杏花沟在“卫东北三十五里”。
①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旧均县城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武当县:“县旧治延岑城。显庆四年,移于今所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“后汉初,延岑起兵于此。后遂空废。宋元嘉末,移县理延岑城。贞观十五年于此置均
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雷公岭 “在县东北百里。山空洞,雷鸣则涧谷响应”。
1912年改道坞委员置,治所即今四川道坞县。1913年改为道孚县。古县名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置,治今四川省道孚县。属雅州府。1913年改今名。
即丹山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三十六里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封东泰山,禅凡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琅邪郡朱虚县:“凡山,丹水所出,东北至寿光入海。”疑凡山为丸山之讹。古山名。凡,或作丸。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
北齐改昆阳县置,为汉广郡治,治所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五里。北周为德广郡治。隋属颍川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北齐改昆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叶县东北。为汉广郡治。不久废。隋复置,属颍川郡。唐贞观元年
明洪武初置,后属直隶南京。在今安徽歙县。清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。属中军都督府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废。
在今甘肃和县东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青龙二年(234),“诸葛亮出斜谷,并田于兰坑”。
在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二十里高显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八年 (576),“周主至高显,遣齐王帅所部先向平阳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