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州卫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寻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改为恩施县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辖境约当今恩施、五峰以西地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置恩施县。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寻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改为恩施县。
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置,治今湖北省恩施市。辖境约当今恩施、五峰以西地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置恩施县。
在今四川富顺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富顺县:劝农山“在县治南。岩洞殊胜,前接圣灯山。山之西有石峰峭拔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府一》:劝农山“宋太守黄商卿常劝农于此。上有洗马池、清泉洞”。
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木根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涪州:木根铺“在州东一百九十里”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属郎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后废。十三年 (639) 复置,属播州。十四年(640)改名带水县。
明置,属青川千户所。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南。《明史· 傅友德传》: 洪武四年 (1371),“下青川、杲阳进兵徇江油、彰明二县”。
即今台湾省新竹市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经营纪》: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),“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、大肚诸社,抚慰番黎”。雍正九年(1731)淡水厅移治于此。光绪元年(1875)
①一名彭场镇。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三十二里彭场镇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 《乡镇》:沔阳州 (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) 东乡有 “彭家场”。②即今四川双流县西彭镇。民国 《双流县志》 卷1: 彭镇 “
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西魏大统十七年 (551) 为淯阳郡治。北周后历为长冈郡、黄土县、淯阳县治。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偏北。面积1.5平方千米。人口3440。镇人民政府驻火神庙,人口3530(其中回
明置,属小所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小河乡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小河所:“北有师家山,一名文山,山麓有文山关。”
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。分布于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河流域。驻所在叶赫城(今吉林梨树县东南叶赫满族镇)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叶赫城“叶赫之先,蒙古国人姓土默特,灭呼伦国所居璋地之纳喇部,遂据其地,因
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通许县: 鸑鷟冈 “相传有凤集此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