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普定县

普定县

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。明初省入安顺州。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改普定卫复置,为安顺府治。治所即今安顺市。1913年移治废定南所 (今普定县),属贵州贵西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载: “普定路。本普里部,归附后改普定府。” 是普定府因普里部为名。据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贵州卷: 普定取 “普里底定”之义。


在贵州省中部偏西。属安顺市。面积1091.6平方千米。人口39.9万。辖4镇、7乡(含4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于今安顺市东部置普定万户,普定之名作为行政区域名始此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习安州,治西堡寨(今县西马场镇)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省习安州,并入安顺州;十九年于县东境置十二营长官司(今县东十二营),于西境置西堡长官司(今马场镇),均属普定卫。崇祯三年(1630年)于蜡尔里设定南千户所(今县城)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年)置普定县,为安顺府治。1912年撤县入安顺府。1913年废安顺府置安顺县,恢复原普定县,迁治定南所,即今治,隶属黔西道(1914年改贵西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9年属安顺专区。1966年划抵簸、大用、索考三公社归六枝特区。1970年属安顺地区,2000年属安顺市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西部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乌江(此河段称三岔河)流贯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,并产茶叶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膏、铅锌、硅石、大理石、高岭土等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酿造、发电、食品等。贵昆铁路经西南边缘。黄安公路纵贯中部。有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、白岩脚洞古人类文化遗址、平讼摩崖、玉真山古寺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卦台 (臺)

    ①在今云南大理市北,大理古城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 画卦台 “在太和县 (今大理古城) 西龙泉峰下。《旧志》,诸葛亮屯军之地,世传亮于草莱中,得石刻伏羲象,因画八卦作台祀之。今俗名祭天台”。②在今

  • 济川墟

    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 三国魏咸熙初,“秀封济川侯,地方六十里,邑千四百户,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”。

  • 陈仓道

    即故道。自陈仓(今陕西宝鸡市东),西南行出散关,沿故道水(今嘉陵江上游)谷道至今凤县,折东南入褒谷,至汉中。长约五百多里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汉王元年(前206),“汉王用韩信之计,从故道还,袭雍王章

  • 孟并 (併) 长官司

    元至顺二年 (1331) 置孟并军民长官司,直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北部蒙米特。明废。

  • 云盖山

    ①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海澄县:云盖山“在县东南,有石室,容数百人。岩岭巉峻,云气尝覆其顶”,故名。②在今湖南长沙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:云盖山“峰峦秀丽,望之如盖。亦

  • 通鸦 (鵶) 城

    即今河南宝丰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6龙兴县: “县城本通鸦城,即后汉贾复城也,复南击郾所筑。后魏太和二十三年,孝文帝亲征马圈,行至此城,昏雾,得三鸦引路,遂过南山。故号通鸦城。”

  • 板固

    亦作柏固。在今浙江衢县东南四十五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衢州市东南。明初设巡检司于此,属衢州府。清废。

  • 析津山

    即析城山。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,为中条山系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阳城县: 析城山 “亦曰析津山”。即“析城山”。

  • 独流北寨

    北宋置,属乾宁军。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北十八里,南运河西岸独流镇。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北独流镇。北宋时为乾宁军所领六寨之一。

  • 弹筝峡

    即弹筝谷。亦名都卢峡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六年(534),侯莫陈悦杀贺拔岳,“ (宇文) 泰与帐下轻骑赴平凉,令杜朔周帅众据弹筝峡”。即此。《元和志》卷3原州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