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靖路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石城郡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南宁县(今云南曲靖市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曲靖路:“居故曲靖州。”按元代误认为当地为唐代的曲州和靖州,因设曲靖路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曲靖、宣威二市及富源、罗平、马龙、陆良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曲靖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南宁县(今云南曲靖市)。为曲靖宣慰司治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陆良、罗平两县以北,牛栏江上游以东地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为曲靖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石城郡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南宁县(今云南曲靖市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曲靖路:“居故曲靖州。”按元代误认为当地为唐代的曲州和靖州,因设曲靖路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曲靖、宣威二市及富源、罗平、马龙、陆良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曲靖府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南宁县(今云南曲靖市)。为曲靖宣慰司治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陆良、罗平两县以北,牛栏江上游以东地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为曲靖府。
①东汉改当涂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三国魏废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复置,属淮南郡。东晋废。②东晋咸和初侨置,属淮南郡。寄治于湖县(在今安徽芜湖县西北王旭乡)。隋开皇九年(58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刚察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北右翼旗: “牧地在青海北岸。东至沙拉哈吉尔,南至库库诺尔齐津,西至吹吉乌立图阿拉尔,北至乌兰和硕。”
在今陕西佳县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葭州:白草洼“洼多蓄水,亦曰天池”。
一作平阳桥。明置,在今辽宁台安县西南。《明史·王化贞传》:天启间,化贞“遇大清兵平阳桥。峰始交,(孙)得功及参将鲍承先等先奔,镇武、闾阳兵遂大溃”。
隋开皇十七年(597)置,属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。大业二年(606)改为汉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七年(597年)置,治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东。属沔阳郡。大业二年(606年)改名汉阳
北宋景德二年 (1005) 改平虏砦置,故址即今河北肃宁县。金升为肃宁县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年)改平虏砦置,即今河北省肃宁县。金升为肃宁县。
即孙洲。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里富春江中王洲乡。《元和志》卷25富阳县:“县有王洲, 出橘,为江东之最,今见进供。”
清初赏给西藏,宣统三年(1911)收回,设杂瑜委员,属四川省。1912年改置察隅县。
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南黄草镇。明置中所土千户。
①三国蜀汉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:延熙十年(247),“汶山平康夷反,维率众讨定之”。即此。南朝宋废。北周复置,属广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六十里。隋大业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