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林开县

林开县

唐贞观二十二年 (648) 置,属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境。永徽三年 (652) 废入昌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甘凉道

    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武威县(今甘肃武威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,民勤、武威、古浪、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,治武威县(

  • 鸣凤山

    ①一作凤鸣山。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远安县: 凤鸣山 “在县西十里。峰峦秀丽,甲于群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: 鸣凤山“峰峦耸秀,为县之镇。上有泉甚清凛,山半有石如龟蛇状。相传宋宝

  • 剑和山

    在今云南剑川县西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剑川州: 剑和山“以卓立如剑而名”。

  • 艮山门

   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。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18城郭有“艮山门”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。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、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。以门得名。吴越时名保德门

  • 礼信水

    又名琴川水。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礼信水“源出礼信乡石溪,东南至琴江口入益浆水(上犹江)”。

  • 涠洲山

    在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之涠洲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遂溪县 “螺冈山” 条内: “县西南二百里海中有涠洲山,中有三池。旧产珠。《志》 云:山团围皆海,周七十余里,内有八村,人多田少,皆以产珠为生。一

  • 汶阜山

    即今四川岷山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秦宓传》:“蜀有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。”又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岷山“又谓之汶阜山,出徼外,江水所导也”。古山名。即汶山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秦宓传》:“蜀有汶阜之山。”即此。

  • 札鲁特部

   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第四子阿尔楚博罗特之孙乌巴什(自称伟征诺颜)始称所部为札鲁特。初服属内喀尔喀。后受察哈尔林丹汗所掠,依附科尔沁部。天聪二年(1628),乌巴什后裔内齐、色本先后

  • 泫氏县

    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在泫水之上,故以为名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高平市。属上党郡。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。后国除仍为县。北魏永安中改

  • 雁门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七年 (1374) 置,属振武卫。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北三十里雁门关村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年)置,治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。因治雁门关,故名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