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云 (雲) 山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。即巨平山之北岭。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: 南朝宋升明中,“僧绍弟庆符为青州,僧绍随之郁洲,住弇榆山,栖云精舍,欣玩水石,竟不 一入州城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栖云山,“ 《州旧记》: 梁国子祭酒明山宾父僧绍当齐武帝,以国子博士征不就,遁迹于此。此山高眇,故号栖云山”。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。即巨平山之北岭。《南史·明僧绍传》: 南朝宋升明中,“僧绍弟庆符为青州,僧绍随之郁洲,住弇榆山,栖云精舍,欣玩水石,竟不 一入州城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栖云山,“ 《州旧记》: 梁国子祭酒明山宾父僧绍当齐武帝,以国子博士征不就,遁迹于此。此山高眇,故号栖云山”。
北宋元符二年 (1099) 改秋苇平新砦置,属西安州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贾埫乡东。金废。
即安富郡。治所在广福县(今湖北郧县东南)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安福县:“梁置曰广福,并为郡。”广福为安富之讹。南朝梁置,治广福县(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)。隋初废。
即今山东新泰市西北六十里羊流镇。为南北孔道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羊流店“以(晋)羊祜故里为名。后裔犹有存者。俗讹为杨柳店”。
又作夏口渡。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东光县“卫河”条:“《志》云,卫河有大小龙湾,萦回而下,经县北二十里,其地名下口,居民麟集,行旅辐凑,俨然城市,谓之下口镇。”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。
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改儋州置,治所在宜伦县 (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区。南宋绍兴六年 (1136) 废。十四年 (1144) 复置,端平二年 (1235) 改为
在今山西稷山县西五里平陇村。《北齐书·斛律光传》:武平二年(571),“率众筑平陇、卫壁、统戎等镇戍十有三所。周柱国枹罕公普屯威、柱国韦孝宽等,步骑万余,来逼平陇,与光战于汾水之地,光大破之,俘斩千计
南诏属剑川节度使,在今云南德钦县南。《蛮书》卷6:敛寻城“皆施蛮、顺蛮部落今所居之地也。又西北至聿赍城,又西北至弄视川”。宋大理废。在今云南省德钦县境。南诏属剑川节度使。
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。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,故名。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,素有 “青海门户” 之称。集镇名。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、湟水北岸、享堂峡南口,东临甘肃省。属川口
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。东汉属下邳郡。西晋属淮南郡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。属九江郡。南朝宋废。秦末陈胜将葛婴至东城,即此。
即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乡。清初为勐卯安抚司治。傣语 “姐” 为城,“勒” 为上方,意即城在上方。因在勐卯城上方而得名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瑞丽市东南部、瑞丽江北侧。姐勒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70。傣语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