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桂山

桂山

①一名玉台山。在今广东新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: 桂山在 “县北二里。俗呼圭峰,唐僧一行至此,有黄云覆之,因名黄云山。上多松竹,瀑泉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一》 引《寰宇记》 云: 桂山 “在新会县西南三十四里,产翡翠孔雀”。

②亦名桂岭。即桂原山。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曲江县: “桂山多菌桂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韶州府曲江县: 桂原山在 “府西北四十里。亦曰桂山。宋 《李渤记略》 云: 山之盘礴方广几千百里,峻极崇高几五千仞,青峰碧嶂,云霞所栖,为郡之望。上有温泉三穴,其下桂水出焉”。

③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南一百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3南雄州: 桂山 “在始兴。陵阜屈曲,桂木丛发,清香满谷,人多取以为药”。

④在今广东乐昌市北三里,为县之主山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 五指山 “在乐昌县北五里,桂山之后”。

⑤又名北山、越王山、四望山、风洞山、叠彩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北漓江西岸叠彩山。南宋范成大 《桂海虞衡志》: “桂山之奇,宜为天下第一。”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桂山 “在府治东,三峰连属,城中望之,前峰拔起,如狮子昂首状。有岩桂生其巅。 次峰宛转, 横亘一坊, 俗号北山。从峰��郁积,是为叠彩崖。旧号越王山,顶有石坛。世传五代时,马殷所筑”。山腰有贯穿南北的风洞,洞口有元晦 《叠彩山记》 石刻,洞内有唐宋造像,宋、明、清摩崖诗画题记。


(1)在广东省始兴县西南。陵阜屈曲,山多桂树,故名。《方舆胜览》:山幽水秀,花木长春,几案户庭,皆石琢就。(2)在广东省河源市西南部。以盛产桂树故名。主峰海拔1056米。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。山中有北宋皇妃邝氏墓,并有瀑布古庵,为“河源八景”之一。(3)即“叠彩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无山

    即彭亡山。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仙女山。东汉建武十一年(35),公孙述使刺客杀岑彭于此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李特雄期势志》:西晋末,罗尚以“张罗屯平无逼(李)雄”。即此。

  • 晋岭

   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八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晋岭 “晋时出银,因以为名”。

  • 莲花淀

    在今河北雄县西南十里。北宋缘边塘泺之一。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: “东南起保安军,西北雄州,合百世淀、黑羊淀、小莲花淀为一水,……东起雄州,西至顺安军,合大莲花淀……为一水。” 又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

  • 苏勒哲谷

    亦名水涧沟门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北二十里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于此设卡伦,为大青山前十一卡伦之一。光绪《归绥识略》:“苏勒哲卡伦在城西二百五十里。……苏勒哲即[萨拉齐]厅北之水涧沟门。”

  • 天赐城

    南宋景定三年(1262)建于天赐山,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龙溪镇天赐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二》:天赐城“在巫山县西北废大昌县西六十里。宋将廉康所筑,景定中,守将徐宗武立名”。

  • 吞霄

    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南通霄镇。原为吞霄社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)土官卓个卓雾亚生起事被擒杀于此。清设吞霄汛,有外委驻守。日本占领期间设吞霄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通霄镇。本台湾土著番社名。即今

  • 吴家窑

    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二十四里吴家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井陉县图:东南有吴家窑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井陉县城东南部。吴家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200。明成化年间吴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居窑洞,故

  • 水池县

    北魏置,为河州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。隋属枹罕郡。唐初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。属洪和郡。北周属同和郡。隋属枹罕郡。唐初废。

  • 绣峰山

    在今浙江衢县东南。明嘉靖 《衢州府志》卷2: 绣峰山,“数十里远望见之,号绣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衢州府西安县: 绣峰山 “在府东五十里。一名鹅笼山,有三坞一池,称为奥区”。

  • 孙夼镇

    金置,属福山县。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