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阳军
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 改桂阳监置,治所在平阳县 (今湖南桂阳县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“以其在桂洞之南,故曰桂阳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、蓝山、嘉禾、临武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升为桂阳路。
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升桂阳监置,治平阳县(今湖南桂阳县)。属荆湖南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桂阳、嘉禾、临武、蓝山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路。
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 改桂阳监置,治所在平阳县 (今湖南桂阳县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1桂阳军: “以其在桂洞之南,故曰桂阳。” 辖境相当今湖南桂阳、蓝山、嘉禾、临武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 升为桂阳路。
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升桂阳监置,治平阳县(今湖南桂阳县)。属荆湖南路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桂阳、嘉禾、临武、蓝山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为路。
即今河南双洎河。《左传》: 襄公元年 (前572),晋伐郑,“入其郛,败其徒兵于洧上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城县: “阳城山,洧水所出,东南至长平入颍。” 汉、唐故道,源出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,
在今陕西韩城市西南二十里芝川镇南原上。司马迁(约前145—?),字子长,夏阳(今陕西韩城市南)人。西汉史学家、文学家和思想家。元封三年(前108)继父职, 任太史令。著作《太史公书》,即《史记》。其墓
北宋置,属江阳县。即今四川富顺县东南七十里赵化镇。
即今河北玉田县南六十里石臼窝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玉田县图:西南有石臼窝镇。
即僧格喀巴普山。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东北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20载:僧格喀巴布里,“西番 (藏) 语: 雪山涧水下流如出狮子口也”。
亦作喀尔满岭、喀喇玛岭、哈尔满阿林。即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境塞米巴拉金斯克东南之卡尔巴山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布昆河“在阿布达尔摩多河之北百余里,源发自喀拉玛山”。
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部乌拉盖郭勒的支流色也勒吉郭勒(舍野日机河)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“岁壬戌,帝发兵于兀鲁回、失连真河,伐按赤塔塔儿、察罕塔塔儿二部。”《圣武亲征录》:铁木真“止军于阿兰塞,移辎重于
在今四川巫山县南隔江一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 “隔江南陵山极高大,有路如线,盘曲至绝顶,谓之一百八盘,盖施州正路。黄鲁直诗云: ‘一百八盘携手上,至今归梦绕羊肠’,即谓此也。”又称向南山。在重庆市巫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寻甸府:三稜山“在府西南六十里,与嵩盟州废邵甸县接界。上有九十九泉,其水流入昆明县,即盘龙江之上源”。
亦作肚古锦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乌得里湖之东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西岸必占河口南有 “肚古锦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 “都古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