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桥头

桥头

在今甘肃文县东南白龙江畔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 景元四年 (263),“乃下诏使邓艾、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,艾趣甘松、沓中连缀维,绪趣武街、桥头绝维归路”。


(1)集镇名。(1)在江苏省句容市东北部、京沪铁路旁。属下蜀镇。人口1600。古时北临长江,因镇东有一石桥,故名。1929年置桥头镇。1956年并入下蜀镇。省财经高等专科学校、京阳水泥厂位此。有集市、信用社、工商所等。沪宁铁路经此并设站。宁镇公路与新大公路在此交会。北有大道河入长江。(2)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部、清水河北岸。桥头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830。原建村于芭蕉箐,清嘉庆七年(1802年)在清水河上石拱桥,名公安桥(今名桥头大桥),迁村于此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、甘蔗、三七等。为县境东部主要农贸集市。砚河公路经此。清水河畔孤山洞发现距今三万年前的剑齿象化石。(3)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,东临大通河(浩门河)。加定藏族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836。因处大通河桥头,故名。产春小麦、蚕豆。盛产蕨菜和中药材。有公路。北山林区为国家森林公园。(2)村名。在海南省万宁市北部。属后安镇。人口590。相传明代有几户人家迁此定居。由于村前有龙头河,出入很不方便,村民在龙头河上用木板架桥,故名桥头村。产甘蔗,有“果蔗之乡”美称。有公路通乐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彭蠡驿

    明初置,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湖口县: 彭蠡驿,“ 《志》 云: 驿前有虹桥港。港源发上石钟山,北接江流,秋冬涸为平陆,春夏舟航咸泊于此”。清雍正四年 (1726)裁。

  • 八百等处宣慰司

    元至顺二年(1331)置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景迈(今泰国北部清迈)。领蒙庆府、木安府、孟杰府及孟绢路,辖境约当今缅甸南垒河以南的景栋地区,泰国北部清莱府和清迈府等地。明洪武二十四

  • 廖家场

   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清泉镇。清嘉庆 《金堂县志》 卷2: 廖家场 “去城 (今城厢镇) 三十里”。

  • 对节砦

    在今河北涞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广昌县:对节砦,“与馒尖、窟龙、孟良、栳栳、夹鞍、五寨俱为戍守处”。

  • 石板滩镇

    即今四川新都县东南石板滩镇。清嘉庆《华阳县志》卷6:仁和场“即石板滩,治东北五十里。交金堂、简州界”。(1)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北部。面积62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板滩,人口 30

  • 白海子

    ①即察罕脑儿。今河北沽源县北囫囵诺尔。金代称白泺,元代称白海、察罕脑儿。金世宗建避暑宫景明宫、元世祖建察罕脑儿行宫(又称白海行宫)于其地。②蒙古名插汉脑儿,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(又作库尔查干诺尔

  • 道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道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 (后改布政使司)。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宁远、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。洪武九年 (1376) 改为道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

  • 黑山寨

   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北黑山寨乡。清光绪 《顺天府志》 卷28昌平州: 东北 “五十五里黑山寨”。

  • 三稜冈

   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北九十里山棱冈乡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设普安右营于此。清光绪《雷波厅志》:城“高据山顶,控驭凉山, 田家湾、富主寨诸蛮,一望在目,乃筹边雄镇”。

  • 东噶尔宗

    又作董郭尔城。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南之东嘎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东谓螺,噶尔白色,取象以名其城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