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江
灵江下游。在今浙江台州市境。灵江东南流接纳永宁江后,称椒江,东经椒江区入台州湾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 灵江 “至亭山会永安江出海门,又名椒江,入海”。
灵江下游。在今浙江台州市境。灵江东南流接纳永宁江后,称椒江,东经椒江区入台州湾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一》: 灵江 “至亭山会永安江出海门,又名椒江,入海”。
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百顺镇。明洪武十年(1377)置巡司于此。在广东省南雄市西部。面积2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百顺圩,人口810。1949年属南雄县七区。1958年设百顺公社,1983
①北魏太和十四年(490)改班州置,治所在定安县(今甘肃宁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县地。二十年(496)改名豳州。②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
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峡阳镇。清时南平县丞驻此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即今福建省南平市西北峡阳镇。清福建南平县丞驻此。
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,黎川水西岸 (今洪门水库内)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 “旴江驿” 条下: “义硝石镇,在府东四十里。旧有驿。”
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彦吉嘎高勒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 音扎哈河 “在左翼东南一百五十五里。自阿噜科尔沁界流入境,西北流,入芦水”。
金改黄龙县置,为隆州治。治所即今吉林农安县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置,治今吉林省农安县。先后为隆州、隆安府治。元废。
春秋时小国。在今山东莱芜市东二十里。《春秋》:桓公十五年(前697),“邾人、牟人、葛人来朝”。杜注:“牟国,今泰山牟县。”古国名。春秋封国。在今山东省莱芜市东。《春秋》桓公十五年(前697年):“邾
治所在邻山县(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作“隣州”。
①又名西津渡、京口渡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,为南北对渡口。《宋书·刘景素传》:元徽四年(476),刘景素攻京口,“时张保水军泊西渚”。即此。②亦作西陼、南堂西渚、鹦鹉州西渚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
在今湖南郴县东南六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引《湘中记》云:“山有五峰,望之如盖,乡人每岁以雪占年,谚云:‘五盖雪普,米贱如土;雪若不均,米贵如银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