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龙州
元改武笼羁縻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。明废为武隆土巡司。
元改武笼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、田阳县西北。属右江道。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。
元改武笼羁縻州置,属来安路。治所在今广西百色市东。明废为武隆土巡司。
元改武笼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、田阳县西北。属右江道。明初废为武隆土巡检司。
在今河北怀安县(柴沟堡镇)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怀安卫:水沟口河“自顺圣境流入,经水沟口山下,东北流,至万全右卫,入于西洋河”。
西魏改新野郡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北周废。
即娑速府路。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辽阳行省: 元初“以广宁府、婆娑府、懿州、盖州作四路,直隶省。……(至元) 二十五年,改东京为辽阳路,后废婆娑府为巡检司”。
东晋穆帝司马聃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幕府山南麓。《清一统志·江宁府二》 引张敦颐《六朝事迹》:晋穆帝永平陵“在幕府山之阳”。
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万岁县 “有盐” 指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开县: “三潮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温汤井侧。《志》云: 井有三水: 曰杉木、曰柏木、曰龙马,皆开煎盐课。”
在今浙江宁海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临门寨 “在县东二百里海头。宋置,元废”。
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地区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。包括东江抗日根据地和琼崖抗日根据地。1938年10月, 日军侵占广州后,原在东江一带的红军游击队和当地人民组成抗日游击队(后称东江纵队),开展游击
①一名提头岭。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东岭“为昭、贺、全、永必经之地”。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东岭“在县东二里。形如屏障,下有泉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
明洪武七年(1374)置,属巩昌府,十五年隶岷州卫。治所即今甘肃舟曲县。清废为西固城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甘肃省舟曲县。属岷州卫。1913年改置西固县。
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盖州市。清初废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今辽宁省盖州市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改置盖平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