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汉源县

汉源县

①隋仁寿四年(604)升汉源镇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“因汉川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登州治, 九年(626)属雅州,贞观二年(628)属巂州,永徽三年(652)复属雅州,大足元年(701)为黎州治,神龙三年(707)复属雅州,开元四年(716)又为黎州治,天宝初为洪源郡治,乾元初复为黎州治。贞元中移治今汉源县北清溪乡。明洪武五年(1372)废。1914年改清溪县复置, 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9年改属西康省,1950年迁治于今九襄镇。1952年又迁今治富林镇。1955年仍属四川省。

②唐置,属成州。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北。宝应元年(762)没入吐蕃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汉源废县,“《旧志》: 以近西汉水源, 故名”。


(1)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。属成州。宝应元年(762年)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南。属雅安市。面积 2172.6 平方千米。人口34.9万。辖8镇、32乡(含4彝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富林镇。以汉川水(今流沙河)源于境内,故名。隋仁寿二年(602年)置汉源镇。大业元年(605年)置汉源县,治今县西清溪镇,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阳山县。仪凤二年(677年)析置大渡、飞越两县。长安二年(702年)省大渡入飞越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阳山名通望县,均属黎州。五代前蜀省飞越县入汉源。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省通望县入汉源。明初县省,置黎州长官司。洪武十一年(1378年)升安抚司,十五年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。万历二十四年(1596年)降安抚司为千户所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“改土归流”,置清溪县,属雅州府。1914年复名汉源县,属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,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0年连治九襄镇,属西康省雅安专区。1952年迁治富林镇。1955年属四川省雅安专区,1968年属雅安地区,2000年属雅安市。地处川西南山地,北有大相岭,南有小相岭。大渡河由西向东,流经县境中南部,流沙河北来,于富林镇南入大渡河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及豆类。有锰、钴、菱镁、铅、锌、磷矿石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制革、建材、食品、酿造等。产梨、苹果、柑橘,以汉源雪梨、芸豆著称。所产花椒历称“贡椒”。成昆铁路经县境东南缘。川云公路西线及乐西、峨汉公路纵横境内。古迹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富林文化遗址、九襄石牌坊及明石刻“山横水远”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柚山

   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常州府宜兴县: 柚山 “在县西北九十里洮湖上。与湖中大坯山对峙,巨石瞰湖,延袤三四里”。

  • 赤磨岭

    在今甘肃文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4:“文州西南至蕃界八十里,以赤磨岭为界。”

  • 瓦岗

   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南雷池乡(呷窝)。1958年于此置瓦岗县。1960年撤销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汤阴县南部。瓦岗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400。因村在火龙岗中段,且周围多瓦片,得名瓦子岗。1949年后简称瓦岗

  • 司上汛

    即今陕西西乡县南一百里司上乡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司上汛“两面峻岭,一线中开,设有把总分防”。

  • 白砂

    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。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杭武县治此。

  • 定霸县

    辽统和八年 (990) 置,属上京临潢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(林东镇) 南波罗城 (上京城遗址) 西南。金废。古县名。辽统和八年(990年)置,治临潢府郭下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)。

  • 灵山港

    即灵溪。在今浙江龙游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龙游县:灵溪“自遂昌县北流经县南灵山下, 曰灵山港”。

  • 安新县

    1913年改新安县置,属直隶保定道。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迁今治新安镇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738平方千米。人口40.4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安

  • 昂城

    在今四川阿坝县境。《魏书·吐谷浑传》:“吐谷浑遂徙上陇,止于抱罕暨甘松,南界昂城、龙涸。”

  • 钦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钦州置,属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安远县 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、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为钦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升钦州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