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郡

河南郡

①汉高帝二年 (前205) 改河南国置,治所在洛阳县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原阳、中牟二县以西,孟津、伊川二县以东,孟津至荥阳段黄河以南,汝阳、临汝、新密、新郑等县市以北地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建都于洛阳,置尹。东魏天平初,移治宜迁县 (北周改为河南县,在今洛阳市西)。隋初废。大业三年 (607) 改豫州为河南郡,治所在河南县 (今洛阳市)。唐初改为洛州。

②东晋侨置,属雍州。寄治襄阳 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西魏时治所在安养县 (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南朝宋侨置,治所在河南侨县 (今河南新野县东北)。北魏废。

④西魏大统中侨置,治所在大坞城 (今河南渑池县北十五里)。其后治所迁徙频繁。北周大象中废。


(1)汉王二年(前205年)改秦三川郡置,治雒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为司州治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双洎河、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。其后渐小。东汉建武十五年(39年)改河南尹。西晋仍为河南郡。北魏太和中又改河南尹。东魏、北齐、北周皆为河南郡,属洛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时又曾改豫州为河南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为洛州。(2)东晋侨置,治襄阳县(今湖北襄樊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南朝宋侨置,治河南县(今河南新野县北)。北魏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闷摩黎山

    又称紫山。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“河之上流,由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,水益狭,春可涉,秋夏乃胜舟。其南三百里三山,中高而四下,曰紫山,……虏曰闷摩黎山,东距长安五千里,河源其间

  • 秦邮

    即今江苏高邮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军: 秦邮,“ 《高邮志》 曰,一名秦邮”。

  • 费侯国

    东汉改费县为侯国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。后复为县。

  • 费州

    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费州: “因州界费水以立郡名。” 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移涪川县于此,为费州治。天宝初改为涪川郡,乾元初复为费州。辖境相当今贵

  • 昌城

    ①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年 (256),“燕攻昌城,五月拔之”。即此。西汉置昌城侯国。②即昌国城。战国时齐邑,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昌城村。③在今河南南乐县南。《晋书·

  • 葛岭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“葛仙翁尝炼丹于此”,故名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尉曹将金胜等于此败金兵,度宗赐贾似道宅第于葛岭,即此。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西面。海拔166米。据传是

  • 柏林村

    即今山西闻喜县西南柏林乡。1943—1946年晋冀鲁豫边区置稷麓县治此。

  • 仙洞村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

  • 连盘寨

    亦名连盘港。即今浙江临海市东南连盘乡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刘村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东四十里小刘村乡。明正德《赵州志》卷3:宁晋县有刘村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