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巍县
即落巍县。在今广西柳江县西北古州村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68归化州: “洛巍,西二十五里,管 一村。”
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西北古州西,属归化州。北宋属宜州所领羁縻归化州,庆历四年(1044年)废。
即落巍县。在今广西柳江县西北古州村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68归化州: “洛巍,西二十五里,管 一村。”
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西北古州西,属归化州。北宋属宜州所领羁縻归化州,庆历四年(1044年)废。
政区名。清乾隆二十六年 (1761) 设参赞大臣一员,受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。治所在科布多城(今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省会科布多)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统部》: 科布多参赞大臣 “管理扎哈沁、厄鲁特、明阿特
即今湖北武穴市东北五十里郑公塔镇。清光绪 《黄梅县志》 卷5: “郑公者不知其名,宦居兹土,舍地建塔,名椿山塔,俗呼郑公塔。” 镇因塔而名。
1940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原林县分置,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。1946年与林北县合并,复置林县。旧县名。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南省林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1946年撤销,仍并入林县。
即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隋、唐为汉源县治。清时有外委、千总驻守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南宋后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贵州贵阳市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、龙里、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。南宋后废。
即隆坊镇。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四十里隆坊镇。
三国魏黄初三年(222)改陈留郡置,治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)。五年(224)复为郡。太和六年(232)又为国。西晋移治小黄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,民权、睢县
即占城。在今越南中部一带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岱传》: 岱 “又遣从事南宣国化,暨徼外扶南、林邑、堂明诸王,各遣使奉贡”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铜鞮县:有上虒虒亭。在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虒亭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铜鞮有上虒亭、下虒聚。”即此。
北宋皇祐四年(1052)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陇西县。熙宁五年(1072)于此置通远军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“帝志复河、陇,筑古渭为通远军,以韶知军事。”元祐五年(1090)升为陇西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