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阳

洛阳

①古都之一。本名成周,战国时改名洛阳。以在洛水之北而得名。东汉建武元年 (25) 建都于此。故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 (孝文帝以后) 亦都此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城东西六里十一步,南北九里一百步。” 隋大业初于汉魏故城西十八里营建东都,隋 (炀帝)、武周、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。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市洛水南北、瀍水东西,称为隋唐故城。今洛阳旧城改筑于金哀宗时,仅当隋唐故城洛北瀍西一小部分。

②即今福建惠安县西南洛阳镇。旧属晋江县,清初置洛阳巡司于此。因洛阳江为名。


中国古都之一。三国前作雒阳,三国魏改洛阳。后也有通用。周成王时周公营雒邑,为成周城所在。战国改称雒阳,以在雒水北得名。秦置县,为三川郡治所。汉后又历为河南郡、司州、洛州、河南府、河南路治所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(孝文帝以后)、隋(炀帝)、武周、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;新莽、唐、五代梁、晋、汉、周、北宋、金(宣宗以后)皆为陪都。公元23年更始帝亦建都于此。战国至西汉是全国性商业都市之一。东汉、魏晋及隋唐时代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。汉魏故城在今白马寺东、洛水北岸,北魏时城东西二十里,南北十五里,内有街坊三百二十二,宅里二百二十。隋唐故城在汉城西,即今洛阳市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。隋大业初建,城跨洛水南北、瀍水东西,周回五十二里。城内隋时设东、南、北三市,唐时增设西市,为当时著名国际市场。今洛阳旧城改筑于金哀宗时,仅有隋唐故城一小部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花寨

    ①在今福建永安市东。明嘉靖 《延平府志》 卷4永安: 莲花寨 “在县东五里,山形如莲花。明正统十三年沙、尤寇发,乡民避居,赖以获全”。②在今江西南康县北二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南康县: 莲花

  • 二里关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。《元史·郑鼎传》:元初,“从塔海绀不征蜀,攻二里、散关,屡立战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宝鸡县:二里关“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岭上。莤萃盘折,长亘二里,因名。亦有巡司戍守”。

  • 虎林县

    1913年改虎林厅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呢玛河口 (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)。以七虎林河而得名。据穆晔骏 《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》 附: 满语地名表 (载 《地名知识》 1983年第3期)

  • 临潢县

    辽天赞初置,为上京、临潢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(上京城遗址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县: 太祖 “南攻燕、蓟,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,县临潢水,故以名”。元废。契丹天赞初置,治今内蒙古

  • 泸州驿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 (中城镇) 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卫: 泸州驿在 “卫西五里,马驿也”。

  • 曲里馆

    又名曲里铺、屈里铺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:曲里馆“在旧县西三十五里。……(万历)二十六年,河决山东单县黄堌口,稍复成渠。惟曲里馆至三仙台四十里如故。……至三十四年,大河复经曲里馆而

  • 勒得山

    当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之罕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头下军州: “宁州,本大贺氏勒得山。”大贺氏勒得王墓在此。

  • 肃蕃镇

    唐置,属悉州。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2悉州: “肃蕃山在州北八十里。肃蕃镇在山下。”

  • 神䴥村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 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 德宗时,朱泚据京城,李晟自东渭桥移军于光泰门外, 使王佖、 史万顷 “直抵苑墙神䴥村”。

  • 铁峰山

    又名凤凰山、铁门山、铁凤山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安岳县: 铁峰山在 “县治北。高耸壁立,一名凤凰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