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浮丘山

浮丘山

①在今河北肥乡县南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肥乡县: 浮丘山在 “县南四里。土阜隆起,高于平地,仅数尺许。或以为古堤遗址”。

②在今河南浚县西南隅。《清一统志· 卫辉府一》: 浮丘山 “在浚县西南隅,半在城内,高三十余丈,盘踞六里,有峰岩三层,县治正跨其上。山颠平峰突起,下有洞二,闳邃如室”。

③在今湖南桃江县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益阳有 “浮丘山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益阳县: “永泰元年,都督翟灌自望浮驿开新道,经浮丘至湘乡。”即此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浮丘山 “在益阳县西一百里。峰峦倚伏,亚于南岳。山顶有石亭,相传刘宋时浮丘子炼丹处”。

④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浮丘山 “在州西四里。有朱明观,浮丘道人得道于此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9引 《罗浮记》 云: “浮丘即罗山,朱明之门户。先在水中,若浮丘然,四面篙痕宛然。”


在河南省浚县城西南郊,卫河东岸。宋称小横山,金、元改称今名。俗称南山。为太行山余脉。海拔103米。由石灰岩构成。山西北部有千佛寺,寺内有千佛洞,为佛教石窟,有唐至明代石刻造像960余尊。寺南为明建道教碧霞宫,后改圣母庙。宫内现存殿宇80余间。山上松柏苍郁,楼宇宫殿交错,山石壁立,造像塔幢散布其间。浚县博物馆设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陇干县

    北宋元祐八年(1093)置,为德顺军治。治所即今宁夏隆德县。金为德顺州治。元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元祐八年(1093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静宁县。属德顺军。金废,又升笼(即陇)竿城为陇干县,为德顺州治。

  • 常乐郡

    ①北魏以晋昌郡改名,属瓜州。治所在冥安县 (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锁阳城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地,北周改名永兴郡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岩州置,治所在安乐县(后改常乐县,今广西玉林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

  • 安宁河

    ①即今云南富民县东螳螂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富民县:安宁河“在县西南(按,应为县东)。《志》云,河出安宁州入县界,又经罗次县,为沙摩溪。至禄丰县,为大溪。至易门县,为九渡河,流入元江府界”。②古名孙

  • 伏道店

    即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十六里伏道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彰德府汤阴县:伏道店“在县东十二里”。

  • 范公亭

   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门外阳河畔。北宋庆历间范仲淹知青州时,阳河边出醴泉,遂建亭泉上,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。亭后有明建三贤祠,祀宋代青州三任知府范仲淹、欧阳修、富弼。祠后建亭,名后乐亭。亭北范公台上,民国时建

  • 洪厓江

    即今广西灵山县东南钦江上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灵山县: 洪厓江 “在县东北洪崖山下,西南流出县西,其别源出罗阳山,流至县西,合为一。中有四滩: 曰羊俭、滑石、鸡冠、大冠,下流入州界,即钦江上源

  • 南浦墟

    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墟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20 翁源县: 钟南浦在 “城东一百里。……有南浦墟”。明迁桂丫山巡司于此。

  • 逻娑

    一作逻些、逻娑川、喇萨。藏语为 “圣地”之意。唐时吐蕃之都城,即今西藏拉萨市。《旧唐书·崔宁传》: “ (吐蕃) 戎酋诫其众曰: ‘吾要蜀川为东府,凡伎巧之工皆送逻娑,平岁赋一缣而己’。”即“逻些”。

  • 那九村

    一作那久村。即今广西隆安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隆安县:“本宣化县之那九村,嘉靖七年王守仁守田州,相度地利,奏置今县,属南宁府。”

  • 白邑村

    在今云南嵩明县西三十三里白邑乡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)于此置邵甸千户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改邵甸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嵩明州邵甸:“在州西,治白邑村,无城郭,车蛮、斗蛮旧地,名为束甸,以束为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