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平县
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(1151) 析临淮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。金明昌六年(1195) 与盱胎县合并,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(淮水北岸,今已沦入洪泽湖中)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废入临淮县。
古县名。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分临淮县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西。属泗州。后入金,改名盱眙,明昌六年(1195年)复名淮平。仍属泗州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废入临淮县。
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(1151) 析临淮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。金明昌六年(1195) 与盱胎县合并,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(淮水北岸,今已沦入洪泽湖中)。元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废入临淮县。
古县名。南宋绍兴二十一年(1151年)分临淮县置,治今江苏省盱眙县西。属泗州。后入金,改名盱眙,明昌六年(1195年)复名淮平。仍属泗州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废入临淮县。
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平凉郡。治所在他楼城(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)。唐贞观六年(632)于此置缘州。神龙元年(705)改名萧关县。古县名。唐高宗时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南。属原州。神龙
即今江西永丰县东南古县乡。清同治《永丰县志》卷2:古县街“在二十七都,距城五十里”。
唐天宝初 (742) 改长城县置,属姚州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南二十八里七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79泸南县: “以在泸水之南为名。” 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垂拱元年(685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南。以地在
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芝州置,治所在忻城县(今广西忻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忻城县大部及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芝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芝州改置,治忻城县(今属广西)。辖境同
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百里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唐大历四年 (769) 置,治所在范阳县 (今河北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、雄县及固安县地。蒙古太宗八年 (1236) 改为涿州路,中统四年 (1263) 复为涿州,属大都路。明洪武初废范阳县入
在今广西永福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三里驿“在县城东”。
北魏孝昌中置,为泰宁郡治。治所在今山西沁水县西北二十五里固镇村。北齐改永宁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中置,治今山西省沁水县西故城镇。为泰宁郡治。北齐废郡改县名永宁县。
唐置,属羁縻连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