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流河
①在今安徽滁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清流县: “因县东清流水为名。” 有二源,一为二道河,源于来安县龙王山; 一为小沙河,源于定远县岱山。在沙河集汇合后东南流,于来安县汊河集东汇入滁河。
②古名清溪、白沙河。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南。清道光 《内江县志要》 卷1: 清流河 “俗呼大清流河。源出安岳,绕荣昌界,经钓鱼台、一缌滩,下合中江”。
①在今安徽滁州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28滁州清流县: “因县东清流水为名。” 有二源,一为二道河,源于来安县龙王山; 一为小沙河,源于定远县岱山。在沙河集汇合后东南流,于来安县汊河集东汇入滁河。
②古名清溪、白沙河。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南。清道光 《内江县志要》 卷1: 清流河 “俗呼大清流河。源出安岳,绕荣昌界,经钓鱼台、一缌滩,下合中江”。
亦作大城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)置,属潮州卫。在今广东饶平县东南所城镇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移黄冈协右营守备驻此。
一作窑湾。即今江苏新沂市西南窑湾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邳州: 姚湾有汛。
北齐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和顺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山西省和顺县,属太原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名和顺县。
即昌门县。在今安徽祁门县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04祁门县: “本名阊门,著于秦汉之代。县有巨石夹流水两相对,其状如门,故号阊门焉。东北又有涌流,其山左右云峰削成,其中坦陆周回数顷。唐永泰元年,土人方清作乱
又作莽阿臣。原为明满泾站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北侧注入黑龙江处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亨滚河口有 “莽阿臣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
在今广东广宁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广宁县:石涧山“在县南三十里。高百丈,周十里,泉出窦中,声闻数里。南流五里入绥江”。
三国魏置,为广魏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北,南临渭水。北魏省入陇城县。古县名。三国魏置,治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南,属广魏郡。北魏时废。
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山坡上。聂耳 (1912—1935) 原名守信,字子义,一作紫艺,云南玉溪人。生于昆明。1930年到上海后入明月歌舞团。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积极参加左翼音乐
即今湖南隆回县治桃洪镇。原为邵阳县地,清设通判驻此。1949年隆回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河南舞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舞阳县:“县西有苏寨山。《邑志》云:水源出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