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苑县

清苑县

北魏太和元年 (477) 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保定市东北七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81清苑县: “因县界清苑河为名。” 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复置,移治今保定市,属河间郡。唐属莫州。五代唐为泰州治。北宋初为保塞军治,太平兴国六年(981) 改名保塞县,为保州治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) 复为清苑县。元为保定路治。明为保定府治。民国初为直隶保定道治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61年迁治南大冉,即今清苑县。


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866平方千米。人口61.9万。辖8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清苑镇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析新城县南境置清苑县,属高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省入乐乡县(治今保定市)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乐乡县改名清苑县,属河间郡。唐先后属蒲州、蠡州、瀛州、鄚州。五代属泰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清苑县更名保塞县,属保州。金大定十六年(1176年)复名清苑县。元先后属顺天路、保定路。明、清属保定府。1913年属保定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。1949年迁驻中大冉,属保定专区。1952年县人民政府迁驻南大冉,1958年并入保定市、唐县。1960年复设清苑县(含今顺平、满城县境),属保定市。1961年完县、满城县析出,清苑县复原制,属保定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6年划归保定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唐河、清水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棉花、花生等,为国家小麦生产基地县和河北省花生出口基地县。工业有机械、制砖、化肥、食品、服装等。京珠高速公路及保沧、保衡、保安等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冉庄地道战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瑚尔哈河

    唐作忽汗水。金作活罗海川。元作胡里改江。明作忽尔海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。《清一统志 ·吉林一》: 瑚尔哈河 “在宁古塔城东南。上流自勒富善河北流,折东会诸水为一,又折东北,会毕尔腾湖

  • 锡岩

    又名锡岩仙洞。在今湖南衡东县东三十五里鱼形乡锡岩村金觉峰东麓。清光绪 《衡山县志》:“唐时锡封金觉,故山名金觉,岩名锡岩。” 石壁上镌有晋人谢灵运、明成化年间衡山知县鲍德等诗词。

  • 瓦亭关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安定郡乌氏县:“有瓦亭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建武八年(32),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,嚣乃使“牛邯军瓦亭,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”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太

  • 舂陵山

    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七十里,接新田县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4道州: 舂陵山 “五山相接,山势峭秀,舂陵水所出”。

  • 保信军

    五代方镇。后周置。治所在庐州 (今安徽合肥市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之一。后周置,治庐州(今安徽合肥市)。北宋初废。

  • 朱阳山

    在今河南卢氏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6卢氏县:朱阳山,“牟山逦迤向县西南,经县界入西石门山,去县一百里。出檀木, 为弓材”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虢州卢氏县“有朱阳山”。

  • 临淮镇

    又称临淮关。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临淮镇。清乾隆十九年 (1754) 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,伸入洪泽湖,三面环水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头,人口4300。

  • 鲁山城

    一名鲁城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。三国时筑,六朝后为军事要地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……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。”即此。《梁书· 武帝纪》: 南齐永元二年(500),萧衍举兵东下

  • 沙市站

    元置为水站。即今湖北荆沙市沙市区。《析津志》“天下站名”有“沙市”。水站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。明废。

  • 蓝川县

    北魏改蓝川郡置,属洪和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。西魏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甘肃省康乐县西南。太平真君八年(447年)于县置蓝川郡。后废郡,县改属洪和郡。西魏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