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湟源县

湟源县

1913年改丹噶尔厅置,后属甘肃西宁道。治所即今青海湟源县。因地处湟水之源,故名。1928年属青海省。


在青海省东部、湟水上游、日月山东麓。属西宁市。面积1600平方千米。人口13.4万。辖2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,筑丹噶尔城,次年竣工。道光九年(1829年),设丹噶尔厅于此,即今湟源县城,隶西宁府。1913年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,治今址。以居湟水上源而名,隶甘肃省西宁道。1928年青海省直辖;同年析置共和县。1978年归海东地区辖。1999年划归西宁市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,属祁连山地。境内山峦重叠,河流沟岔纵横,四周环山,中间为狭长的河谷盆地,为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分界线。湟水流贯全境,主要支流药水河注入湟水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农产春小麦、青稞、豆类、油菜籽、马铃薯,特产马牙蚕豆。畜牧业较发达,畜产有羊、马、牦牛、猪等。野生动物有水獭、赤狐、猞猁、貂、鹿、麝、石羊等。产羌活、黄芪、柴胡、莨菪、贝母、冬虫夏草等药材和发菜、地皮菜。矿产有石英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大理石、花岗石、云母、石墨等。工业有塑料、皮革、水泥、铁合金、酿造、民族用品加工等厂。尤以金、银饰品和“湟源陈醋”闻名。青藏铁路(在建),青藏、湟嘉、扎哈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日月山、东科寺、城隍庙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乡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栾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柏乡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柏乡县: “遥取古柏乡,县以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赵郡。唐属赵州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省入高邑县,元祐初复置,属庆源府。

  • 庆城县

    1914年改余庆县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余庆街(今黑龙江省庆安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44年改名庆安县。(1)旧县名。原名余庆县,因与贵州省余庆县重名,1914年改名。治余庆街(今黑龙

  • 下塘集

    即今安徽长丰县南下塘镇。旧属寿州。清乾隆《寿州志》卷1:下塘集“离城一百五十里”。

  • 邹家口

    即邹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王彦章攻马家口城,帝自杨刘引军赴救,“彦章解围,退保邹家口。……七月, 丁未,帝引兵循河而南, 彦章等弃邹家口,复趋杨刘”。

  • 高湾镇

    又名高家湾。即今河北海兴县南高湾镇。旧属盐山县,盛产盐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一》: “阜财场在高家湾。”在河北省海兴县南部、宣惠河北岸。面积79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湾,人口 4030。

  • 北宁铁路

    即关内外铁路。因从北平(今北京)至辽宁沈阳,故名。京沈铁路的旧称。

  • 乌拉珲河

    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大通县:“乌拉珲河西流,汇为二泊,曰三捷泡,曰二龙潭,泊旁地肥饶。”

  • 古勒山

    在今辽宁新宾县西北古楼附近。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努尔哈赤在此战败扈伦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,为统一女真各部奠定了基础。古山名。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古楼附近。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

  • 眴卷县

    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宁夏中宁县南古城乡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北径眴卷县故城西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北黄河东岸,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眴卷县:

  • 陡阳关

    即斗焰关。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斗焰关亦名陡阳关。“明初取和阳,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”。又称斗焰关。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斗焰山北。明初取和阳,遣张天祐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