炭山堡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炭山堡 “城周一百二十丈,迤南隘口有五,今设把总”。
集镇名。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北部、祁连山麓。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00。历为兵防要地,盛产煤炭,形成集镇,明代筑营盘取名炭山堡。产小麦、马铃薯、胡麻等。有公路接312国道。古迹有石佛崖石窟群。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九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炭山堡 “城周一百二十丈,迤南隘口有五,今设把总”。
集镇名。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北部、祁连山麓。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00。历为兵防要地,盛产煤炭,形成集镇,明代筑营盘取名炭山堡。产小麦、马铃薯、胡麻等。有公路接312国道。古迹有石佛崖石窟群。
即今湖南湘潭县南中路铺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“涂田市”条下:“中路市在(湘潭)县西七十里。”
又名洪源湖。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二十里。中有二小山,东曰日、西曰月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9南昌府: 日月湖“水涸则分为二,涨则合为一,中有石人滩。古谚云, 日月湖明良将出,石人滩合状元生”。湖水北流入鄱阳湖
①或称九有、九囿、九围、九域、九野。指传说中的我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。州名未有定说:《尚书·禹贡》 作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; 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 有幽州,而无梁州;《周礼·职方》 有幽、
即忽章城。元察合台汗国地。在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附近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 祖 “平忽禅有功,得食其地”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翠竹峰下。清嘉庆《峨眉县志》卷1:万寿坡在“县西南六十里”。
唐神龙元年 (705) 改他楼县置,属原州。治所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镇北侧。《元和志》 卷3: 萧关县 “因取萧关为名”。至德后设于吐蕃,大中间收复,置武州治此。后废。中和四年 (884) 侨治潘原
北宋置,属闽县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东南闽安。地当海水潮汐与马江相汇处,为省城福州的门户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福州闽县有闽安镇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置巡司于此。嘉靖中,倭寇突犯闽安,参将尹凤击败之;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金顶上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上:“冒寒登天仙桥,至光明岩,……人云佛现悉以午,今巳申后,不若归舍, 明日复来,逡巡,忽云出岩下傍谷中,即雷洞山也。云行勃如队仗,既当岩,则少
又作大蛋港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。明正德《琼台志》卷6崖州:大蛋港“在州西南三里,入抵大蛋利用坊。客商舶船于此”。清时设千总驻防。
东汉永平十五年(72)改临淮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下邳县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、沭阳县以南,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,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,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。建安十一年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