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门山
峨眉山别称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南安县西百里,有牙门山。”
峨眉山别称。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南安县西百里,有牙门山。”
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又北,右合阎涧水,……水积为阳湖。阳湖水自塘西北,经死虎亭南,夹横塘西注。”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南朝宋泰始初,豫州司马刘顺率众拒刘勔,赵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
元改楼烦县置,属管州。即今山西娄烦县。明属静乐县,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分潘州置,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明曹学佺卷31《边防记》:“宋时分上、中、下潘三州。今阿失寨即上潘州。”元属吐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
即今广东斗门县(井岸镇)西北斗门镇。清设黄梁都司驻此。
①十六国成汉玉衡二年(312)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汉原县(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)改为晋原郡。②亦作汉源郡。十六国李雄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
在今海南省临高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临高县:“那零营在县南。又南有屯建营。俱防生熟黎人劫路。”
在今云南洱源县西,与云龙县接界。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,建五井盐课提举司于此。万历四十二年 (1614) 废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 引《旧志》: “五井曰马, 曰金
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谓“即古益都城也。汉武元朔元(应为“二”)年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”,即此。
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苍梧县: “通星山在县北六十二里。汉刘曜为太守,常登此山,仰观星历,因号通星山。”
1912年置,属四川昌都府。治所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。后设贡觉宗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贡觉委员辖地改置,治贡觉(今西藏贡觉县南)。原属川边特别区、西康省、昌都地区。1955年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。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