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山镇
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于此置巡司。万历中移于长潭驿。
在江苏省东海县中部略偏西,西临西双湖水库,跨陇海铁路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山,人口3.5万。1957年东海县治由海州迁此。1958年设牛山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花生、蔬菜等。矿产有水晶石、石英等。有冶炼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针织、水晶加工、玻璃等厂。陇海铁路、227省道经此设站。牛沭、东临、牛许、新牛公路均始发于牛山镇。
在今河南光山县东南。明洪武七年(1374)于此置巡司。万历中移于长潭驿。
在江苏省东海县中部略偏西,西临西双湖水库,跨陇海铁路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69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山,人口3.5万。1957年东海县治由海州迁此。1958年设牛山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花生、蔬菜等。矿产有水晶石、石英等。有冶炼、机械、化工、建材、针织、水晶加工、玻璃等厂。陇海铁路、227省道经此设站。牛沭、东临、牛许、新牛公路均始发于牛山镇。
辽开泰二年(1013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必斯营子乡邢家沟村东。该村曾出土辽贾师训墓碑,碑文称“葬于京南劝农县西德山之阳”。金废。古县名。辽开泰二年(1013年)析京民县置,治今内蒙
即今四川开县东北之东河 (清江)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: 开江县有叠江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9开州: “清江又名叠江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县: “南有开江,彭溪之上流。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,亦曰叠江。
即古盛唐山。在今安徽六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六安州: 武陟山在 “州西三十里。汉武帝南巡,尝登陟于此,因名。《汉纪》: 南巡狩至于盛唐。宋白曰: 盛唐县西十五里有盛唐山,当即此山矣”。
①在今福建泉州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2泉州晋江县:“龙湖在县南一百里,有庙存焉。”明《八闽通志》卷7《地理志·山川》:龙湖“在府城南。相传湖与海通,中为涌沙所隔,遂别为湖。尝有龙出入其中,故名”。《清
在今山西太谷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太原府一》: 胡谷水 “西北入祁县界,合侯谷水”。
又名漓山、沈水山、象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临桂县: 漓山 “山魁然拔起,横障江上,郡人名为象鼻山。以山突起水滨,形如象鼻也。明初围静江,别将朱亮祖屯于东
又名桃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燕州: “开元二十五年,移治所于幽州桃谷山。” 即此。
西魏置,治所在洞川郡钟离县 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北周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上桥县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二十里高镇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万历间属定番州。清乾隆年间裁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改上桥县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
在今浙江杭州市北。明崇祯四年 (1631)建桥。《清一统志· 杭州府二》: 拱宸桥 “在仁和县北新关外,西湖、苕溪诸水汇流于此”。为水陆冲要之地。1949年至 1953 年,杭县曾迁治于此。区片名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