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靡县
西汉元封二年 (前 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“县、山并即草以立名。” 三国蜀改牧麻。
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。属益州郡。三国蜀汉作牧麻县。
西汉元封二年 (前 109) 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“县、山并即草以立名。” 三国蜀改牧麻。
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。属益州郡。三国蜀汉作牧麻县。
清初对长城以南的明代故土仍沿明制分为十五省,改其中的北直隶为直隶省,南直隶为江南省。康熙初分陕西为陕西、甘肃两省,湖广为湖北、湖南两省,江南为江苏、安徽两省,共为十八省(边疆地区由将军、都统、参赞大臣
南朝宋因流寓置,属宋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北。齐属安兴郡。北周废。
即廆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:谷口山“在洛阳县西南三十里,孝水出焉”。
①北齐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慕化县 (今河南信阳县西北)。北周属申州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显州置,治所在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泌阳、桐柏、社旗三县。唐改为唐州。天宝元年
元置,属吐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(街村)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与鱼通、长河西合并改置长河西、鱼通、宁远宣慰司。
①在今湖南黔阳县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黔阳县 “镡城废县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有诸葛古城二: 一在城 (今黔城镇) 南四十里,其地有卧龙岭; 一即城东九十里之安江堡 (今黔阳县治),俗亦谓之
①即桃谷山。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顺义县: 桃山“山有五峰如桃花瓣,巨石错落,横亘数亩。元致和初,上都兵入古北口,留重兵屯燕乐城,以轻骑进抵桃山,燕特穆尔掩击之于白狼河,追
即今湖南醴陵市南之铁水。源出今攸县境,北流入醴陵市西南境,又北至铁口入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沙府醴陵县: 铁水 “一名北江,自攸县入,北合清水江,又北流为泗汾河。水又北入渌水,至渌口入于湘”。
1930年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都兰寺(今青海乌兰县东北)。1932年迁至希里沟 (今乌兰县驻地)。1951年迁驻香日德 (今都兰县西南)。1959年迁察汗乌苏 (今都兰县)。在青海省中部、布尔汗布达山
亦作穆坪土司。明永乐八年(1410) 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宝兴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: 董卜韩胡宣慰司 “在成都府境西北,直威州、保县之西。……贡道有三: 一由杂谷八稜碉出保县; 一由清溪口出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