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环州

环州

①隋开皇十九年 (599) 置,治所在鸣沙县(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4灵州鸣沙县: 环州 “以大河环曲为名”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唐贞观六年 (632) 复置,九年又废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东海县 (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)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唐置环州,“以水环绕为郡名”。八年 (625)废。

③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治所在正平县 (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大环江西岸)。《寰宇记》卷168环州: “环落洞是诸洞要冲,故以环名州。”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正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环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河池市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部。后移治思恩县 (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)。北宋为羁縻州,属宜州。熙宁八年 (1075)废。

④五代周广顺二年 (952) 改威州置,治所在通远县 (今甘肃环县)。《舆地广记》 卷14环州: “以大河环曲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及庆阳县西北部。显德四年 (957) 降为通远军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) 复升为环州。元属巩昌路。明洪武初降为环县。

⑤即桓州。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四郎城。明杨荣《北征记》: 永乐二十二年 (1424),朱棣北征,五月“次威虏镇,丁丑,发威虏镇,次环州”。


(1)州名。(1)隋开皇十九年(599年)置,治鸣沙县(今宁夏中宁县鸣沙镇)。“以大河环曲而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贞观六年(632年)复置。九年废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东海县(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、东海、赣榆等市县。八年废。(3)唐武德四年置,治孝昌县(今湖北孝感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孝感市一带。八年废。(4)唐贞观十二年置,治正平县(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、大环江西岸)。“环落洞是诸洞冲要,故以环名州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及河池市地。属岭南道。天宝、至德年间曾改为正平郡。北宋为羁縻州,属宜州(南宋咸淳元年〔1265年〕升为庆远府)。庆历四年(1044年)环州蛮区希范“率众五百破环州,劫州印,焚其积聚”(《宋史·蛮夷传》),即此。元初废。(5)五代周广顺二年(952年)改威州置,显德四年(957年)降为通远军。北宋淳化五年(994年)复为环州,治通远县(今甘肃环县)。属陕西路,后属永兴军路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县。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省通远县入州。明洪武初降为环县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武定县西北部。环州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500。环州,系彝语“封闭的岩洞”汉音译地名。产玉米、马铃薯、烤烟等。特产“雪上一枝蒿”、茯苓、云木香、松茸、香蕈。明为集,为县西北较大集市。有公路达武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深坑山寨

    在今广东四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四会县: 深坑山寨 “在县北。瑶寨也。《志》 云,自县而北接清远县界,西北接怀集县界,远近瑶山,以数十计”。

  • 右所

    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右所乡。明置右所土千户。

  • 隘门山

    ①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南。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“滱水自 (灵丘) 县南流入峡,谓之隘门,设隘于峡,以讥禁行旅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14灵丘县:“隘门山,亦曰隘口,在县东南十五里。壁立直上,层崖刺天,有石道

  • 三山营堡

    明置,属广宁前屯卫。即今辽宁绥中县西三山营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“铁场堡”条下:“三山营堡在卫西北三十里。”

  • 新易铁路

    即西陵铁路。为京汉铁路新易支线。由今河北高碑店市至易县梁各庄。因高碑店原为新城县驻地,故名。

  • 奉陵县

    辽置,为乾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城西南十二里观音洞附近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广宁府闾阳: “辽乾州广德军,以奉乾陵故名奉陵县。” 金天会八年 (1130) 改名闾阳县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辽宁省北

  • 陶山

    ①在今浙江瑞安市西北陶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瑞安县: 陶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陶弘景尝居此,因名。山周仅二里。前江后湖,道书以为第七福地。宋末元兵至此,邑人王小观募兵迎斗,力竭而死。元末盗起,邑

  • 巴里坤

    即巴尔库勒。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)建城。九年(1731)设安西厅,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升为镇西府,咸丰五年(1855)改为镇西厅。1913年改镇西县。1953年改名巴里坤

  • 河雍

    即阳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: “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向。二月,城阳、向。更名阳为河雍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怡容驿

   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辰州府沅陵县: 怡容驿 “在府城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