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土山
即今安徽萧县东南青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“浮绥山”条下:“大观山在今县东南四十里。山多岩洞。其相近者曰白土山,下为白土镇。”因盛产白瓷土而得名。
即今安徽萧县东南青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萧县“浮绥山”条下:“大观山在今县东南四十里。山多岩洞。其相近者曰白土山,下为白土镇。”因盛产白瓷土而得名。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。西汉为零陵郡治。东汉属零陵郡。南朝宋属零陵国。南齐复属零陵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。②南齐改迁陵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。梁复名迁陵县。
北齐置,治所在石梁城(今江苏六合县西)。南朝陈废。北齐置,治瓦梁城(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西)。南朝陈废。
①明置,属礼州所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4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:安宁堡在“所南四十里。至建昌卫二十里。旧为戍守处”。②明弘治十八年(1505)置,即今甘肃兰州市西北安宁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
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莱郡掖县有掖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掖县: “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,故县取为名。”
即今云南宜良县东之南盘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宜良县:大池江“在县东八十里。一名盘江。一名大河。从曲靖陆凉州流入境,流六十里出县界,入澂江府界,谓之铁池河”。
①又作梅陵、梅岭冈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南,聚宝山麓。《陈书·高祖纪》: 梁绍泰二年 (556),“自去冬至是,甘露频降于钟山、梅岗、南涧及京口、江宁县境”。唐李白有 《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》 诗
北宋大中祥符三年 (1010) 改宝鼎县置,为庆成军治。治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。熙宁五年 (1072) 属河中府。金属河中府。贞祐三年(1215) 升为荣州。元初复改为荣河县,属河中府。明改属蒲
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
北宋置,属下邑县。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三十三里会亭镇。清初设驿,有驿丞,后裁。寻置县丞。为夏邑、永城、商丘三县交通要冲。在河南省夏邑县南部。面积6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会亭集,人口
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海头古城。魏、晋时置西域长史府于此。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北楼兰故城。魏晋时期西域长史府驻此。